-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文化青岛的世界眼光和本土优势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22 23:43:54
文化青岛的世界眼光和本土优势——访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
东方网10月22日消息: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近日接受部分媒体的联合采访,就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您到青岛接任市委书记后,深入基层调研百余次。如果以今天的访谈为标志,把您的基层调研暂时画一个句号的话,我们很想知道,当您走进青岛这座城市的时候,她给您的印象怎样,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李群:不能说这次访谈就是我调研的一个句号,而应当是一个逗号,永远都要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基层的情况,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
山、海、城、礁、滩、湾交相辉映,这是青岛所具有的一个很大的优势。青岛的山漂亮、水漂亮,当然人更美。青岛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杰出人才。青岛在改革开放中也创造了很多奇迹,海尔、海信、青啤等品牌都是家喻户晓的,也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根据青岛所处的发展阶段,我们提出了要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这个国际化的城市,一定是繁荣的、有活力的、和谐的。去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青岛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就通过了一个体现更高要求的发展战略:“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建设宜居青岛,打造幸福城市。
记者:青岛市委、市政府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才确定“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这12个字的新坐标呢?
李群: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含义,就是要勇立潮头,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以全球的视野,来反思和审视我们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所走过的每一段路程,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不走弯路,努力走出新路。树立世界眼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含义,就是要有永争一流的勇气。国际标准最重要的含义就是对待我们的工作,要努力向国内特别是国际上的先进城市学习,努力找到我们追赶的目标,也就是要做好4篇文章。
记者:哪4篇文章呢?
李群:那就是寻标、对标、夺标、达标,要做好这4篇文章,努力提升各项工作水平。
记者:在青岛走向国际化的路径和步骤方面,您有什么特别的思考?
李群:国际化城市必须具备相当的规模,要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而且它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流。最近我们邀请了国内外的有关专家,针对青岛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制定了一个青岛迈向国际化城市的指标体系,包括35项具体指标。参考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发现,青岛在有些方面还是有优势的,比如总量方面的指标。
记者:这个总量指的是什么呢?
李群:包括人口总量、经济总量。一般国际化城市应当在800万人以上,青岛现在已经达到了870万人。经济总量我们也不小,青岛去年达到了5666亿元。但是离国际化城市的指标还有差距,包括人均、民生和文化等方面。比如文化方面,我们到一些国际化城市,像伦敦、巴黎,随处可见的是博物馆、音乐厅、影剧院这样一些文化场所,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方面我们差距很大。我们测算了一下,现在青岛距离国际化城市的实现度大致只达到60%。
记者:应该怎么理解60%呢?
李群:就是指在这35项具体指标中,青岛现在的实现度是60%,预计“十二五”结束时能达到76%。青岛成为国际化城市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记者:在城市管理中,可能很多问题与城市文化背景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您在省里曾任宣传部部长,负责宣传文化领域的工作,最近青岛提出要建设文化青岛,刚才您也谈到青岛与国际化城市之间的差距,其中文化方面的差距也很大,我很想知道,怎么能够提升这个城市的文化含量,真正使其从深层次上,包括从管理制度到百姓生活习惯等方面,能有根本的改变?
李群:文化不仅仅具有提供文化产品、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样的精神功能,现代文化的内涵在不断拓展,文化也是生产力,文化也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文化在转方式调结构当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我们要建设文化青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新需求,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落实到我们的每一项工作中去。
对你刚才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想首先还是要抓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单靠事业性体制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事业性质的文化生产单位是游离于市场之外的,它更多的是向政府要资源,很少甚至没有从市场上吸引和配置资源,很难做大做强。所以我们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作者的激情,激发文化生产单位的活力,使整个城市的文化能更加繁荣、更加和谐。青岛的工业曾经有“五朵金花”,我们也希望能尽快培育和打造出文化企业的“五朵金花”。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多次到基层调研,其中有两次到了青岛市档案馆,您去市档案馆想寻找什么呢?
李群:主要是寻找这个城市的历史足迹。青岛具有非常悠久的文明历史,目前考古发现的人类遗迹,包括一些6000多年前的文化古迹,像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岳石文化等在青岛这个区域内都能够找到。青岛这个城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名副其实的。从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我们能够更加清醒、理性地看待、研究这个城市,为其制定未来发展战略。
记者:在青岛未来的发展中,您认为产业突破点在哪里?
李群:青岛下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当中有一个重要的新增长点,就是“蓝色经济”。今年年初,国家刚刚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我想,这可能是青岛抓住发展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大战略。
青岛现在拥有海洋科研和教学机构28家,拥有海洋方面的专业科技人才1700多人,占全国的30%;有涉海方面的院士19人,占全国的70%,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有很好的创新优势,这是很难得的。青岛还有很好的海洋资源优势,有711公里的海岸线,而且非常漂亮,还有69个海岛、49个海湾。这些海洋的自然禀赋,在全国乃至国际上也是不多见的。因此,青岛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机遇难得,机不可失。
记者:青岛要向国际化城市迈进,但我们还有460万的农民,对“三农”问题您有何思考?
李群:我们要打造宜居青岛,建设幸福城市,没有农村的宜居、没有农民的幸福,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重视做好“三农”工作,这是各级党委、政府重中之重的事情。做好“三农”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按照中央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推进城镇化当中统筹城乡发展,使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相一致。首先要做的就是富民,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让广大老百姓生活更富裕。其次,要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应当作为文化青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全面实现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专题:文化强省看山东——网络媒体山东行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