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文化产业聚积“核”能量
作者:李仁平 文章来源:武隆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14 22:23:51

  在桂林阳朔,谈起城市今天的巨大变化,就会从当地人口中得到这样的答案:“是《印象刘三姐》,才有了今天的阳朔。”这是文化产业已经实践证明了的巨大能量。

  简单的说,《印象刘三姐》不过是10年前开始做的一个实景演出,在水上搭一个平台,把山当成背景,把水当成舞台,然后就在这儿跳在这儿唱,整个演出,没有情节,也没有刘三姐的主角,观看者几乎很难向第二个人描述看了什么,完全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体感,而就是这种抽象的体感成了活生生的“印钞机”。整个阳朔县城的诸多产业围绕这个作品生存下来,大约10万人的就业仰仗于此。

  武隆县委书记刘新宇透露,最新的印象系列之《印象武隆》今年4月23日全球公演以来至6月30日,武隆县已实现旅游总收入16.44亿元,同比增长20.53%。其中,有近20万游客观看这一演出,仅门票销售就突破2000万元。

  如今,靠文化产业生存下来的城市、企业变得越来越多,靠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也正成为一项国家的经济战略。

  一个演出带动的城市发展

  总导演之一王潮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10多年来的感受是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小钱”特别好算,多少演员,多少电费,多少观众,但“大钱”谁都算不了。

  《印象刘三姐》是张艺谋、王潮歌、樊跃“铁三角”导演组合做的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此后,《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印象普陀》、《印象武隆》等“印象”系列相继祭出,成为各地争相收拢的“摇钱树”。而“印象”系列也被业界看作是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范本。

  演出直接给县城留住了游客。以前游客看完景色就离开了,但现在因为演出安排在晚上,为了看演出就得留宿。公开数据,《印象刘三姐》2011年上座率130万人。130万外来客带动的吃住行经济,足以让一个小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演出也大大解决了就业问题。王潮歌告诉记者,“印象”系列的演员都是各地的本地人,比如《印象刘三姐》中男演员有的是渔民,白天下江捕鱼晚上演出;有的是泥瓦匠,晚上在江上就表演自己平时做的事,当地人手不够还会找来偏远山区的来演。最新的《印象武隆》表现的是川江号子的事情,演员也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有一部分还是汶川大地震的孤儿。

  “如果遇到江水发下来的时候,就有三、四天不能演出,这个时候公司的压力会非常大,不管是当地的人,还是商人,还是政府,都要求快开演快开演。因为停演三四天,县城的很多地方就会面临瘫痪,酒店面临没有客人,卖啤酒的店铺面临歇业,卖鱼的鱼要臭掉,卖军大衣、卖望远镜的妇女们没了生意。”

  谈到文化产业的走向,王潮歌说,票房、口碑好,就是成功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就是把文化和产业相结合,也就是说文化作品要变成文化商品。”演出本身一张票钱值不值钱且不管,是否有带动效应、有多大的带动效应是更值得关注的,包括周边的地价的升值,包括就业率的产生,这些是很了不起的东西。

  一场由电影开始的文化版图

  最近微博上广泛流传这样一条广告:听华谊董事长王中军谈华谊产业布局。这个封面为“王中军访谈式课程精编版”的视频教材叫价600元,时长不过1小时。在文化产业遍地开花的今天,如何布局这一新产业成为企业界争相寻找的答案。而华谊所走的路子,再次证实了文化产业可能释放的巨大经济效益。

  当年王中军回国创业时身上只有10万美元,在广告业务中捞得第一桶金后,便进军电影业,随后王中军有了现在数十亿的身价。对于王中军来说,电影是自己的老行当,不久前,王中军公开表示,预计2012年国产片将做到85亿-90亿元的水平,华谊预计将占到国产片25%-30%的市场份额。而去年冯小刚电影《唐山大地震》保持的华语电影最高票房纪录6.73亿元,预计将再次被新片《一九四二》打破。就中国电影行业来说,最近几年的增速让人应接不暇:2011年票房达到130亿元,银幕数达到9000多块。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为止中国文创产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于2009年在国内创业板上市,现有市值高达93亿元。评论者总结王中军在文化版图上的战略布局:“首先把电影、电视、经纪业务合在一起,组成内容制造板块;然后布局电影院、电视台、新媒体,开拓渠道建设;接着是知识产权的衍生品主题公园、文化城、冯小刚电影公社等,进军商业地产板块。”

  王中军透露,光衍生品也有3000多万元的利润支持,就是品牌授权,模式基本上是迪士尼、华纳和环球的品牌授权模式。“去年在苏州、上海、深圳三个中心城市都做了这个布局,建设影视城和文化城,既有环球时代影城那样的模式,也有文化城的计划,复制好莱坞的模式,目标是打造为中国未来的影视Studio集群。”

  王中军说,“内容+渠道+衍生”全产业布局的模式是要继续深化下去的方向,在游戏方面的布局是华谊兄弟布局的收获。随着上市成功,将带来直接收益,并且内容产品开发也有了保障。“对新媒体,对华谊文化城这种衍生品和游戏板块,希望在三五年后,成熟起来能够成为华谊的主战场。”

  一项国家主导的文化战略

  继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的实施细则》后,文化部日前也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获得政策护航。文化产业研究者评论说,两主管部委出台政策,实际上是给予民间资本身份和地位,并使民间资本投资和经营文化产业有章可循。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细则》,主要集中在支持民营文化企业申请国家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民间资本参与出版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在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予以国有资本同等待遇。

  据新闻出版署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2011年,国家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规模都在20亿元左右,新闻出版企业两年累计获得17亿元的该专项资金支持。“今年的专项资金规模有30多亿元,新闻出版企业预计可以拿到10亿元以上的资金。目前,申报工作已展开。”

  记者注意到,文化部出台的《意见》主要是确定民营文化企业在立项审批、投资核准、项目招投标、申请专项资金、享受税收优惠、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的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各类投资基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不过,民资参与出版产业园建设,可以与国企同等待遇,不是指基建及房地产建设,而是与出版产业相关的内容、技术、平台等产业链上开发和经营。一般来讲,产业园是以地方政府主导建设、企业参与,相关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也由当地政府来确定,各地方差异很大。

  研究人士分析说,文化部指出民企、国企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一视同仁,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可以获得文化部的资金支持,但税收减免还是地方政府主导,这和出版产业园不一样。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