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武隆旅游让我记忆深刻
- 作者:匿名 文章来源:武隆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14 22:27:21
在中国版图上,群山密布的西南地区躲藏着一个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在重庆崇山峻岭中深藏一个武隆县。立夏以后,我与鹰潭市土木建筑学会的领导一行10人初次入川,是沿着浙湘、湘黔铁路进去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要脱去尘浊而有所感悟,还是要到自然界里走一走,到不同的地方去体验不同的风俗,想必比囿于一隅更有利于放飞思想。
次日上午,随着轰隆隆的车轮声急促前行,开始有了隧道,一个接一个,数也数不清,总感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必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吧。果不其然,不知是出了那个山洞隧道,车厢里有人骚动:武隆到了。窗外,一派美景从天而降,这就是深藏在重庆的崇山峻岭中武隆吗?难怪道路上设置了长长短短、大大小小无数个隧道,让人不经过九九八十一洞,不会体会到巴山涉水渝路艰险;难怪诗人李白会发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
常常,一个地方会因为一个独特的自然风貌或者典型的人文而名扬天下。武隆便独占了这样的优势!作为“中国南方的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让这座乌江边的小山城逐渐的华丽、雅致起来。
我们从县城出发,沿高低盘绕的山间公路吟唱前行,白云在山下缭绕,渐次驶向洋水河大峡谷之上的天生三桥与天坑进行游览。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沿着石梯顺级而下,偌大的天坑让人惊叹不已。天坑是由地下的碳酸盐岩层被溶蚀之后形成塌陷,这些塌陷物不断被水溶蚀和冲刷,直到整个地下空间露出地面形成,此处两个相邻的天坑由暗河长年作用,而相通相连,剩下的没有垮塌的部分就成了天生石桥悬在半空中。
坐上70多米山崖间的电梯下到坑底,映现在眼前的是天生第一桥“天龙桥”,桥高200米,跨度300米,因其位居第一,顶天立地之势而得名。穿过此桥向下俯视,诡异的天福官驿站,就在这天龙桥下的天坑里。驿站始建于唐武德二年,是古代涪州和黔州官方信息传递的重要官驿,2005年复建。驿站古朴神秘,环境幽绝,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唯一的外景拍摄地就在此。站在驿站前蓦然回首,虽人去楼空,但仍可以回想起电影中那段惊心动魄、刀光剑影的场景。四顾仰视,硝壁入云,险、雄、奇、绝,无所不极,动人心魄,荡气回肠。继续前行,便进入了峡谷中的第二座桥“青龙桥”,桥高281米,桥面宽124米,是三桥中最高的一座,形如洞开的天门,在雨后的阳光下,瀑布飞洒如烟如雾,冰冰凉凉。过了青龙桥就是“黑龙桥”了,桥高224米,宽193米,宽和高据世界天生桥第一位。桥洞高而狭长,像一条黑龙盘旋洞顶,洞内幽深阴暗,水声悠然,阴凉清脆。
一路走在峡谷里,环顾峰青岭翠、倒挂悬崖、飞瀑流泉,随着不同的桥形、不同角度的光影、不同的地点,千变万化地展现给我。它就像一个音乐家:伴着谷底的溪流演奏出柔美的小夜曲,却又夹杂着山风在峰巅唱响起刚强的交响乐….....,山、水、瀑、峡、桥浑然一体、如诗如画。突然间我好似被“扔”进深谷里了,有一种莫名的孤独,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让人有一种永远走不出的感觉。我们不得不敬服大自然的力量,几经千锤百炼,一番鬼斧神工。
在车上,导游介绍最多的是观看《印象武隆》,滔滔然不厌其烦,或许是一种自豪感吧。晚上7点30分,我们步行穿过几百米长的峡谷隧道,来到桃源大峡谷,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大型高山峡谷实景创意演出。 70分钟的表演里,让人们再也见不到、听不到逝去的“川江号子”在这里成为千古绝唱;一曲“哭嫁”,让我们真正理解亲情、家的含义;一场麻辣火锅的表演,让我们了解到重庆火锅的起源。在美轮美奂的灯光中,演绎出时空交错的神奇魅力。这是一场视听盛宴,也是一段生活悲歌,更是一种旷达而温润的美感,我欣赏这种远古的美感,在风雨中成长的巴渝人,又在风雨中收获,他们越发的显得内存饱满,自然而然就愈加的厚实起来,而沧桑质感最耐人寻味。当文化与大自然真正的交融为一体,所有的语言便显得苍白无力,唯有真正的身临其镜,才能感受那份来自千百年来传承的精神。
次日上午,我们又游历了另一处景点芙蓉洞。这个地下艺术宫殿,空间巨大,两公里长,被称于洞穴科学博物馆。洞中密布各种各类各形各状的钟乳石,有石晶花、石笋、文石晶霜、石膏花、鹿角状卷曲石,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而成,在灯光的照射下琳琅满目,美轮美奂。感谢大自然赐予的美景,我们争相拍照留影,不愿错过此等佳景。
下午驱车赶往重庆,之后行程虽然宽松,兴趣似乎不浓,最遗憾的是没能去仰望周公馆50号,也没有去渣滓洞蹬上一脚,只是在朝天门码头两江交汇处匆匆一过,觉得朝天门码头虎虎地朝着长江,遥指大海,浩浩荡荡。
与武隆相比山城重庆更多了些喧嚣、浮躁,少了些自然淳朴、静谧安详。说实话,去一个地方行走一般都是匆匆一睥,走马观花,难究其内,除眼前美景悦目外,是否赏心全凭感悟,武隆让我记忆深刻。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