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看病
老杜看病 老杜咳了一个星期,吃了许多药,老不见好转,老伴唠叨,催促他去医院打一针,别小病扛着,拖成大病。老杜下决心,星期六早上,带上社会保障卡(俗称医保卡,)坐公交车来到被誉为“平民医院”的市第十一医院。
果然“平民医院”与其他公立大医院就是不同:免收挂号费。老杜心里一阵窃喜,上次去市第一医院,挂普通号三元钱,等了一个多小时,三言两语就被打发,不甘心再挂专家号,花了十元钱,专家是问得多了,诊断还是开出一叠检查单子,什么透视、CT、B超呀,吓得老杜落荒而逃。 医院人比较多,内科门诊前病历排了好大一沓,护士小姐说今天是星期六,要是平时人会更多。老杜早有准备,拿出报纸,戴上老花镜,不慌不忙地等了下去。二个小时后,护士小姐清脆的声音终于喊到了老杜,医生是一位与老杜年龄相仿的女同志,先是详细地询问老杜的症状,用听筒听了听老杜的胸腔,又拿了脉,怀疑老杜是肺部感染或支气管炎症,建议老杜做一个透视。老杜坚决拒绝:透视容易对肺造成伤害,导致肺癌。女医生无奈,只好说:“那就先打三针消炎,看看情况再说,根据你的述叙,支气管炎的可能性最大。” 老杜前去划卡缴费,偏偏电脑系统出现故障,老杜望着手里的医保卡沮丧极了,起了一个早床,赶了一个晚集,在医院泡了一个上午,竟然没有看成病!病是不能耽误的,今天这针一定得打,他记得离家不远有一家平价药店,叫欣瑞大药行,何不到哪里买药,再到医院来注射呢!于是打道回府,直奔药店,发现处方的药并不“贵:”头孢塞肟钠一克瓶装4元,医生开的量为4克,即十六元,一瓶葡萄糖注射液1.6元,老杜心里大悦,买了一针的剂量,就往公交站赶,刚走几步,发现路边有一荧光灯牌:“夏医生诊所,”抱着试试心理,推门进去问:“我能在这里打针吗?” 迎上来的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看样子是护士,热情地招呼老杜坐下,经过讨价还价,约定打一针6元,小护士开始兑药,老杜又翻出报纸,继续看了起来。 次日,老杜再次来到医院,先找医生改处方,将三针改成二针,划卡也十分顺利,缴费单子打出来却吓他一跳:285元。也就是说,打一针需142.5元,是药店售药的七倍,医保卡里只有百余元,老杜只好掏现金,摇头叹息:老百姓确实上不起医院,这还是平价医院,若是其他大医院,岂不宰得血星子飞溅! 闻省里出台了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措施,失望甚多,CT、核磁共振、伽马刀、彩超等九十余种大型检查医疗仪器费用下降,这些设备在引进或安装之初,价格就高得离谱,投入营业好些年,早已收回了成本,给医院带来了巨大暴利,有关部门那时为什么不降价?此时降价对医院来说,不伤毫发,而且下降后仍可保持50%的利润空间,老百姓翘首以待的药物却仍然虚高不下,无人过问,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挂号、诊断、护理、住院床位却大幅度上浮,接受大型医疗仪器治疗的毕竟是少数病人或重症者,绝大多数病人都是日常病,发烧感冒之类,此次调整在于搞高看病门槛,加大患者的负担,加重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与“三个代表”背道而驰,老百姓有病不敢看,
看不起,物价局和卫生局相互勾结,明目张胆地抢夺老百姓的口袋。 有两家医院相邻,一家是公立一等甲级医院,一家是私立的特色医院。公立医院人才济济,设各齐全,有医学院作后盾,前来看病的人是络绎不绝,往往人满为患。私立医院广收精英,高薪聘请一批专家名医,以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立足。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两家医院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公立医院折掉了三层楼的门诊部,建起了十七层的大厦,进口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一跃成为市民看病首选医院,改革给医院带来了滚滚财源。私立医院则采取相应的措施竞争,免收挂号费,降低床位费,检查费用折半,手术采取资金包死制,如妇女顺产800元全包等,吸引患者,增加效益。一段时间之后,私营医院的利益、赞誉度均超过公立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