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视剧《好爹好娘》有感
最近中央一台黄金档播出的一部电视剧《好爹好娘》吸引了不少的观众,也引来不少的好评。虽然电视剧在编排上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有的地方甚至显得比较粗糙,经不住推敲,但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还是有很多东西触动了我们,让我们感动。究竟是什么东西吸引了大家,究竟是什么东西让大家感动。依我的观点,那就是电视剧《好爹好娘》的编导没有忘记那些曾经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丈夫和儿子,至今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他们抱着对中国农民的深厚情感讴歌了他们不因被冷落而辍耕,讴歌了他们背负青天,面朝黄土,只为了一年之收成而终日里牛马劳作的平凡和本分,同时痛斥了那些不为老百姓办事,只知道为了自己的仕途升迁而争权夺利,盘剥百姓大搞政绩工程的贪官污吏。这部剧,好就好在它再一次提醒了我们,尽管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我们绝不能忘记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他们的温饱才刚刚解决,有的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电视剧《好爹好娘》以农村的改革为背景,展示了中国农民渴望改变家乡一穷二白面貌的迫切心情,展示了他们对共产党的期待,对政府的期待。为了能留下为老百姓打井找水的好干部——田茂林,朴实憨厚的农村姑娘韩秀甚至动用了全家十天的生活用水,洗净了身子义无反顾地上了田茂林的床,希冀着能用女人滚烫的身子拴住田茂林的心,好让他把水脉找到,让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也能每天洗上脸。老百姓的期待,中国农民对共产党的期待着实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到震撼。
此外,电视剧还为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的农民,展示了生活在老少边穷地区中国农民的生活窘况。当田茂林的养父母推着小车上北干渠看望自己的儿子,当田茂林的媳妇从房梁上取下多年积攒下来的准备为女儿治病的血汗钱让茂林拿去修北干渠的时候,我们眼前看到的是一张张被岁月雕蚀的面孔,我们看到的是家贫如洗的农村生活,我们看到的是被一层层布小心包裹的用麻绳捆绑在一起的一毛、二毛、一块、二块发旧了的纸币。看着农民的这些血汗钱,看着一家人从鸡屁股里抠出来的这点积蓄,我脑海中即刻闪现出了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那被苦难和岁月雕琢的沧桑让人永生难忘,而电视剧中所刻画的那些为了儿女,为了明天,为了好日子而牛马劳作的中国农民的形象不正是罗中立笔下的《父亲》吗?我们每一个人,上溯不了几代,可以说都是农民,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就应该是我们自己父辈的缩影,是我们父辈生活的真实写照。我记得多年以前毛泽东和周恩来在问到陕北延安人民的生活状况时,颇为歉疚地说过,“是他们支持了我们,才有了今天的胜利,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其实我们这些在大城市里生活惯了的人们,也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冷落了他们,我们是不是忘记了他们。
电视剧《好爹好娘》在深刻揭示了城乡贫富差距的同时,还揭示了我们党的不少干部在进城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日子富裕了,官做大了,而自己却逐渐淡忘了农村的贫困生活,逐渐淡忘了生活在那里的咱爹咱娘,以及那里的父老乡亲。作为人,谁能没有一点私利,但是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而盘剥自己的衣食父母,则天理不容。记得唐朝皇帝李世民在教育自己的儿子时说:船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船可比为君主,大海则是黎民百姓,如果你无休止地从海水中为自己捞取一己私利,你的船最终会因承载不了过于沉重的负担而被大海所吞没。昔日的皇帝都能懂得的道理,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有些党员干部对此却不屑一顾,他们无视百姓的疾苦,对中国农民生活的艰难无动于衷,甚至达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为了一己私利,为了搞政绩工程,为了来日的升迁,古城县县长苗刚大搞白龙寺旅游项目的开发。为筹措到足够资金,以苗刚为首的古城县县政府做出决定,向农民摊派,向农民集资,并由刘光明亲自出马到关虎镇抓筹措资金的试点。由于手头的钱本来就很拮据,再加上年复一年的摊派,生活在最底层的广大农民早已是怨声载道。刘光明所指挥的一场摊派闹剧最终引发了干部与群众的直接冲突,导致逼死人命的惨剧发生。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关虎镇的老百姓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不得已选择了披麻戴孝,抬着棺材向古城县进发,准备对县政府内的某些干部草菅人命的行为进行一次游行示威。这种事情的发生的确让人痛心不已,同时也为我们的政权,为我们的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
司马迁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总结秦王朝短命的原因时讲到:“往者秦为无道,残贼天下,兴万乘之驾,作阿房之宫,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父不宁子,兄不便弟。政苛刑峻,天下敖然若焦,倾耳而听,悲号仰天,叩心而怨上,故陈胜大呼,天下响应。”当然,我们的干群关系还远没有发展到“天下敖然若焦”的地步。但是,作为执政党,我们应不应该记取历史的教训,我们应不应该时时刻刻警醒自己,牢记百姓劳作之艰难,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一个休养生息的环境,而不是逼迫着老百姓“叩心而怨上”。
此外,从更深的层次里解剖麻雀,我觉得我们的体制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记得温家宝在当选新一届政府总理时曾就减轻农民负担问题讲过一段话,他引用中国古代《大学》一书中的一句话说:“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抒”,他还批评说:“一个县十二三万人口,吃财政饭的多达5700人。如果不精简机构,不减少人员,农民的负担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电视剧《好爹好娘》中反映的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由于中国还远没有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古城县历届政府又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前届政府留下来的而没能进入新班子的干部慢慢形成了很大的一个包袱,这个包袱不但最终是要压在老百姓的身上,还给新一届政府的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甚至起了反作用。因此减轻农民负担的关键是农村干部制度的改革。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家范先生在《辉煌与沉沦之间》一文中指出我们不应该冷落农民,他说:“一部以数千年计的中国传统社会史,一再显示出严酷的事实:谁争得农民,就如鱼得水;若失去农民,就得垮台。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悲剧那就是“政治精英”们常把农民大众遗忘在村野角落里。平日,他们是一群最不起眼的芸芸众生,不因被冷落而辍耕,背负青天,面朝黄土,为一家之生计终日里牛马劳作。他们如此老实顺从,以致有闲情逸趣的文人常常误读了村野风景,为所谓的恬静而心醉如痴。殊不知他们是可以欺生却绝不畏死。如若把他们置于死地,在生死必择的关头,铤而走险,那破坏性的力量也着实可怕。中国历史上就一再领教过这种从山村走出来的暴怒,往往是二三百年的物质积累毁于一旦。直至近世,多次现代化的尝试,其失败的原因,便是过分冷落了农村。晚清如此,蒋氏民国也是如此。”
今天,比照历史我们反观自己对农村的关注,我们是不是也存在着冷落农村的现象?近年来真正反映农民现实生活题材的电视剧不多,我不知道广大的农民做何感想。今天的电视剧爆炒的是都市生活,太多的汽车、别墅,让人误以为这就是中国的现实,殊不知在中国广大的农村里还生活着数千万乃至数亿的像田莽牛和苗三妹式的中国农民。我们不该冷落他们,更不该忘记他们。今天我高兴地看到《好爹好娘》的编导将一部反映中国农村现实生活的电视剧呈现给了广大的观众,它提醒我们关注农民,它提醒我们关注农村,因为那里曾经是咱爹咱娘生活过的地方,因为那里的人民才刚刚摆脱贫困,有些至今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注,也期待着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