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付心德。图片来源:孙春龙新浪微博
111岁抗战老兵的传奇人生
付心德,111岁,原远征军七十一军第二野战医院少校医务主任,是迄今国内最年长的抗战老兵,被誉为“抗战活化石”
前不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们穿过云南龙陵县城一条简陋的巷道,找到了抗战老兵付心德的家。门是敞着的,老人正坐在自家院子里打着盹,享受着阳光,光影里的老人银丝挂满脸庞,满脸的皱纹和颤抖的双手让人倍感岁月和历史的沧桑。
战争与爱情
1900年,付心德出生于河南襄城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里,父母都是庄稼人,他排行老二。
28岁入伍前,付心德在当地基督教教会办的医院里学习西医医术。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先后参加了1937年的“8·13淞沪抗战”和“南京会战”、1938年的“武汉会战”、1939年的“长沙会战”等战役。1943年随军入滇。
1944年7月4日,付心德随部队西渡怒江,开赴龙陵前线战地医院,参加滇西抗战。他所经历的龙陵血战,是整个滇西反攻战中规模最大的要塞争夺战,和耗时最长、牺牲最大的攻坚战,同时,也是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役。在这长达4个多月的战斗中,中国远征军先后投入11.5万以上兵力,经过3次拉锯争夺,共毙敌10640人,而远征军伤亡官兵则达到29803人。
1945年1月20日,中国远征军攻克畹町,将日军赶出国门,龙陵光复。付心德就在这个和日寇最后一战的地方解甲归田并认识了龙陵姑娘李竹芝(原中共地下党员李鑫之侄女),他们一见钟情,虽年龄相差20岁,李竹芝还是义无反顾地嫁给了这位抗战英雄。婚后,他们育有六男一女,如今已是四世同堂。
穿越百年
我们轻轻唤醒了老人,老人得知大伙是来看望他时,抬起双手频频向大家作揖,微笑着说:“谢谢谢谢”并指着我们的肩章说“是军人”。大伙被老人家这一举动给逗笑了,老人看见大家笑,也跟着一起乐起来。我们吃惊地发现,老人牙齿没掉几颗。促膝攀谈,老人缓缓打开了记忆的阀门。
“当时头顶的轰炸机不停地向下扫射,我是眼睁睁看着战友一个个拼死战场”老人说起当年日军轰炸南京,激动得握起双手,双眼含着泪水他撸起裤管,伸出右腿,指着小腿肚上的一个伤疤,告诉大家那是在淞沪战场上被鬼子打的,不过没有伤着骨头。
毕竟年过百岁,老人的听力已有些不好。四女儿付政琴(1958年出生)和五儿媳杨润果只好不断地向我们解释和补充着老人的话语。
“作为一名军人,在抗战中,我无愧于使命。但是,我却对不起你们。”这是老人常对家人讲的一句话。原因是因为他的特殊经历,让孩子们在那个极左时代都受到了牵连,就业、婚姻、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付政琴说,在他们7个儿女中,除老六读到了高中,当了兵,工作稍好外,其他的人都只读了小学就辍学了。
1969年,付心德被下放到他当年与日军作战的松山长岭岗劳动。刚生下老七的妻子,因长期营养不良和心情抑郁而造成半身不遂。老七后来不得不送了人,再后来因兄弟姊妹的坚持,老七才最终和家人团聚。
1973年,付心德回到了家里,看见瘫痪在床的妻子,就自己上山采药,试尽各种办法,竟然让老伴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至今儿女们都不知道父亲究竟是用什么药治好母亲的。
养生有道
今年1月5日,与付心德相守一生的李竹芝因病逝世,这对付心德老人来说是个非常沉痛的打击,他的身体状况因此差了很多。听到四女儿正在跟我们说老伴的事,付心德摇摇头,对着大家说:“打击,老伴走了,太打击了。”
付政琴介绍,在今天的龙陵县,还是有许多病人来找付心德看病,因为他医术好,为乡亲免费治疗,当地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付医官”。
“我眼睛好、记性也还好,就是耳朵不太好了。我喜欢打门球,我100岁的时候还参加龙陵的门球比赛,可厉害了!但后来他们知道我已经100岁以后,就不和我打了,我很生气!”老人这一番话让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当告别前大家要和付心德老人留影时,他要求换上自己100岁大寿时专门定制的衣服,并让女儿为他打来洗脸水,洗脸、梳头、梳胡子,显得非常兴奋。“我爸爸很爱热闹,每次有人来看他,他都要好好梳洗一番,保持整洁的仪表。”付政琴说。
“现在有很多好心人经常来看望我父亲,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令他很知足,很安慰。他让我们不用担心,将来他去世了,政府会管他的。”付政琴说。付心德的家已经成了当地爱国教育的基地之一,刚到龙陵的边防战士都要来拜访他。
送大家出门时,付心德还特地告诉大家他的八条“养生秘诀”:“家庭和睦、心胸开阔、生活规律、少食多餐、粗茶淡饭、不沾烟酒、中药调养、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