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0月12日消息:10月11日,美国环球战略网报道称,中国购自俄罗斯的AL-31喷气发动机已经超过一千台,今年又进行了几笔新的采购。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希望扩大自己的现代化歼击机部队(歼-10和歼-11),并确保飞行员足够的空中训练以发展和保持作战技能,而这无疑会加快发动机的耗损。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在发展喷气发动机制造能力方面一直困难重重,因此尽管其想让自己的高端歼击机摆脱对俄高性能发动机的依赖,但一直未果。
随着来自俄罗斯空军的订单有所增加,俄罗斯AL-31发动机制造商今年不得不将生产量扩大了三分之一强,俄罗斯似乎也坚信中国短期内不会解决发动机制造问题。这从中国公开(但未成功)抗议俄罗斯对AL-31FN发动机的使用限制可见一斑。俄罗斯希望确保AL-31FN发动机只用于为中国战机提供动力,但不能被中国工程师拆卸用于改善该款发动机的中国复制版WS-10A。中国多年来一直在复制俄罗斯军事技术,特别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由于当时俄军不再采购新军备,俄军工企业只得靠来自中国与印度的订单维持运转得以维续。现在随着俄罗斯军方的订单增多,俄制造商对华态度趋于强硬。
而这正是问题所在,中国不愿意承认其自身引擎发展的努力已经显出不足。例如,2010年,中国透露将为歼-10战斗机更换引擎,安装国产WS-10A发动机取代俄制AL-31FN发动机。但是今年,中国订购了几百台AL-31FN发动机,预计将在未来两年接收,但并没有任何有关大规模使用WS-10A发动机的消息。
中国称其WS-10A发动机优于AL-31F,尽管这款发动机大量应用了俄罗斯技术,以俄制AL-31为研发基础。但中国称其已做出了重大改进,但是这些改进通常都是俄罗斯已有的,例如,将俄制AL-31发动机运行时间由900小时增至1500小时,而最近已达2000小时。不过,中国一直没有掌握高性能喷气发动机的基本制造技术。真实情况是,中国研制的WS-10A发动机存在一些严重的、不可预测的可靠性问题。
中国认为其将在未来五年内摆脱对俄罗斯军用飞机发动机的依赖,这表明中国发动机生产商仍有一段路要走。多年来,中国一直从俄罗斯进口两款发动机,即350万美元的AL-31和单价250万美元的RD-93(米格-29所用RD-33的一个变型版)——后者加装在中巴联合研制的JF-17“枭龙”战机之上。不过,在此期间,中国工程师成功的掌握了生产国产版AL-31发动机的制造技术。中国的仿制型号为WS-10A,在同一项目中,中国还研发了WS-13,用以取代RD-93。虽然中国已经能够制造寿命更长的发动机,但其发动机却仍存在可靠性问题,且战机发动机作战失败将是致命的。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仿制外国技术,但也不是总能成功。最近十年,中国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喷气式发动机的制造能力。他们遇到了俄罗斯在发动机研发早期遇到的同样问题,研发必要的发动机设计和制造技术非常困难,但中国具有一些优势。首先,他们知道俄罗斯出错的地方,所以可以避免许多这样的错误;其次,中国能够更好地接触到西方的制造技术;最后,与前苏联不同,中国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发动机制造能力;这比计划经济环境更高效。这比苏联曾坚持七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要有效的多。中国将歼-10战机和WS-10A发动机视为一部分学习过程,而且也的确从错误中汲取了经验教训。不过,与商用飞机发动机相比,战机发动机的研发更加困难,中国正面临着比预期中更多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