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登了国务卿希拉里撰写的长文《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发出了“美国重心一定要向亚太转向”的声音。如今临近岁末,又到了美国大选热身赛阶段,希拉里的长文与其说代表的是政治家的个人观点,不如说是一篇军事挺进的战略宣言。
美国战略重心转到哪里,军事重心就转向哪里
美国一项政策的出台往往需要经过一番争论,这是由美国政治的特点决定的。当调整基本达成共识的时候,怎样调整就成为争论的焦点。如今阿富汗撤军在即,是把撤下来的部队收回国内,还是转向亚太?奥巴马在上任伊始就提出了“重返亚太”,并打破惯例率先访问亚洲,展示了一种姿态。
之所以称“重返”,是因为多年来美国一直没有离开亚太,只是小布什政府忙于反恐战争而对亚太事务有所忽略,奥巴马要恢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但美国政坛对“重返亚洲”颇有微词。时值伊拉克和阿富汗仍处于过渡时期,加上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美国政坛上的孤立主义思潮又有所抬头。他们主张优先解决紧迫的国内问题,减少对国际事务的参与。
美国的战略利益在哪里,美军就去哪里。在美国决策者眼中,相比世界其他地区,亚洲是美国最应有所作为的地区。希拉里在文章中批驳那些主张不要再继续参与全球事务的人“完全本末倒置”,声称:“不参与的后果远非我们所能承受。从为美国企业打开新市场到遏制核扩散,再到保持商务和航运的自由通行,我们在国外的工作正是我们国内繁荣和安全的关键所在。”
这种警告的确有其道理。环顾世界,美苏争夺欧洲的时代早已过去,中东的地理位置和石油资源固然重要,但漫长的反恐战争毕竟告一段落了,拉美被美国视为“后院”,贫穷的非洲也不在话下。在希拉里眼中,亚太地区对美国的吸引力在于未来:亚太经济区开放并且富于活力,为美国经济复苏提供了广阔的投资和贸易市场,这对于外向型经济的美国是绝对必要的。
奥巴马放出要当“太平洋总统”的豪言,军事上的策应变得顺理成章。目前,华盛顿追求的战略目标是在亚太地区巩固以美国为主导的格局。重心的转移意味着投入的变化,反映在来年预算上的变化将十分明显。希拉里强调,“今后10年美国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
坐镇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司令部也在积极密切配合这一“使命”。和过去相比,该地区的军事演习日益频繁,地位显赫的太平洋司令官也增加了出访的次数。
作为与南海问题完全无关的国家,日本的“多边解决”举动引起美国的怀疑
布热津斯基曾指出,自1949年以来,美国的远东政策一直以日本为基础。希拉里在文章中并没有过多论及日美关系,她强调美日、美韩、美澳等双边联盟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崛起构建了有利的环境。
去年是美日同盟建立50周年,可以说在塑造亚洲安全秩序方面,美国一直将美日同盟置于首要位置。而在后冷战时代,日本作为全球性经济大国和安全上被保护国的双重身份,引发了其国内对于美日安全同盟持久性和可取性的质疑。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经济影响力有所降低,从2009年起,中国就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对象国。美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不匹配使其在亚太地区的双边同盟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为了制止日本把驻日美军挤出,美国企图通过加大亚太军事力量来加固美日军事同盟关系。日本在鸠山由纪夫执政初期就试图摆脱美国控制,搞东亚一体化,但这条路很快被美国扼杀。
随着钓鱼岛中日“撞船事件”的发生,日本迅速改变了政策。此后,美日同盟、美韩同盟也因“天安舰事件”和朝鲜炮击延坪岛事件得到强化。但日本政坛的混乱和领导人的频繁更迭,也是美国对日本放心不下的原因,美国总是提防日本脱美并在亚洲称大的企图。
今年10月,执政刚满一个月的日本新内阁进入外交活动的忙碌期。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积极联合东南亚国家倡导推动南海问题的所谓“多边解决”。
作为与南海问题完全无关的国家,日本的这一举动显然引起了美国的怀疑。对此,希拉里也在提醒日本,美国的霸权仍然是太平洋世纪的主宰。文章指出,“尽管联盟非常成功,但我们不能仅满足于维持现状,而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世界。”
希拉里所指的“框架”其潜台词就是“美国主导”
在一些政治家眼中,“9·11”事件成为部分新兴国家的发展机遇期,主要是十年反恐战争牵扯了美国过多的精力,导致其无暇东顾,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得以获得新一轮发展。美国担心经济地位的变化进一步导致领导权的变更,这是美国无法忍受的。
美国经济高不过中国,就用军事来维护亚太霸权。美国对中国的担心类似于当年对日本挑战其太平洋领导权的担心。中国的“爆炸性增长”使美国人感到这种担心越发有必要,遏制也成为近年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
希拉里在文章中称中美关系“利益攸关,不容失败”,并且表示,“我们在前进过程中将继续把同中国的关系置于一个更广泛的地区性安全同盟、经济网络和社会纽带框架内。”
实际上,东南亚国家对南海的抢占与美国介入南海争端是互为表里的,确保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成为美国军方的主要借口,并抛出了针对解放军的“空海一体战”理论。今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了总额高达58.52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计划,从而使奥巴马在就任总统的两年时间里就已达到小布什执政八年期间八成的军售额。毫无疑问,希拉里所指的“框架”,其潜台词就是“美国主导”。
美国防止印度海军进入太平洋意图明显。美国出于谋求亚洲均势的考虑,长期以来比较鼓励和支持印度的发展,但并非没有限度。
印度并非太平洋国家,然而自其实行“东向政策”以来,不断加强与东南亚、东北亚国家的互动,积极参与东亚乃至亚太事务。在太平洋地区发挥重要影响,是印度谋求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南海是印度通往太平洋的必经之路,印度对南海觊觎已久,近期印度积极发展与越南在南海地区的合作遭到中国的抗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美国的警觉。
美军加强亚太军力还有一个战略企图,就是阻止俄罗斯海军南下太平洋。今年俄罗斯在北太平洋举行大型军事演习,并派远程战略轰炸机屡次进入日本海,威胁美国在日本的航空母舰,使美军大为震惊。
对此,美国除了用北约东扩和部署反导系统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之外,在亚太地区也加紧了对俄罗斯的接触和防范。一方面通过盟友日本在不同场合强调中国的共同威胁,试图掩盖针对俄罗斯的军事遏制企图。另一方面,防止同为军火生产大国的俄罗斯抢了南海周边国家越来越火的军购大单。
一旦把矛盾挑起来变成大的军事冲突,东南亚国家都将成为前线国家
历史上的霸权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凭借军事力量和不平等贸易掠夺资源并实现统治。客观地说,美国长期积累了巨大的军事力量,构成了美国最核心的战略优势。美国的全球霸权体系依赖于其根深蒂固的庞大军工复合体,它包括庞大的军工产业、支持战争的新保守主义政府、智囊团和鼓吹战争的新闻媒体。军火产业和长期战争已成为美国的一项大买卖。对美国而言,在亚太发动一场战争,不仅有助于刺激军火销售,更重要的是可以靠打仗来维护美国的主导地位。
迄今亚太的和平现状维持了近30年,经济腾飞了20年,这有赖各国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现在,美国把这里看作其摆脱金融危机的聚宝盆,以武力来占有经济利益,必然要通过挑动该地区各国的矛盾来找到机会。
北方四岛矛盾、朝鲜半岛矛盾、台海矛盾、南海矛盾都成为美国可资利用发动战争的条件,无论把哪个矛盾挑起来变成大的军事冲突,东南亚国家都将成为前线国家。美国的企图一旦成功,吃亏的将是东南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