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军旅同心-旅游自驾-军旅文学 >> 原创文学 >> 杂文随笔 >> 悠然岁月 >> 正文
一个严谨的北京人
作者:雪中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9 20:23:42

朱家溍著的《什刹海梦忆》一书读完了,心中一直想写点什么。坐在桌前,再次翻开此书,这种心情更加强烈。这本书是《大家散文文存》中的一本。我对朱家溍比较陌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的作家,拿起这本收来读,完全是书的名字吸引了我,因为我对什刹海之游,一直情存心中。当我翻开此书,开始读起来时,才渐渐地明白,此书只是冠以什刹海之名,而作者也不是一名作家,他是一位文物工作者。有资料介绍,朱家溍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廿五世孙。其父朱文钧先生,字幼平,号翼盦,是著名金石学家,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负责鉴定院藏古代书画碑帖等文物。朱家溍祖籍浙江,出生在北京。他自幼受父亲的影响,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和文物,青年时代已能鉴定书画碑帖。抗战胜利后,他到故宫博物院从事鉴定研究和陈列展览工作。多年来,故宫及国家购买的许多珍贵文物字画,他都参与了鉴定,并主持国家一级文物、故宫太和殿金銮宝座的修复和原状复原工作。六十年的辛勤工作,将全部心血和智慧倾注于故宫和国家文博事业,2003年9月去世,享年90岁。作者不仅是一个深资的文物学家、历史学家,还是一个戏曲研究家。作者自幼酷嗜戏曲,而且对京剧大师杨小楼的表演艺术研究有素,造诣颇深,是举世公认的杨派艺术大家。

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再来读这本书,就会有更多的收获。《什刹海梦忆》共分五辑。辑一“京城旧影”,辑二“宝襄鉴古”,辑三“蜗居雪泥”,辑四“碧梧翠竹”,辑五“序跋萃录”。每一辑作者都用他的笔墨记录下了老北京的风貌和历史,每一辑的文字,都像会说话的北京人一样,给读者讲述着北京的沧桑和变化。特别喜欢辑一中的对老北京的记叙。从“什刹海梦忆”到“旧京第宅”,从“北京步军统领衙门的遗址”到“清代礼俗杂谈”,从“禀报的规矩”到“堂会戏”,每一篇都像在穿越老北京的历史,再现那个朝代的生活。“‘北方住宅以北京四合院住宅为代表……住宅的大门多位于东南角上,门内建影壁……自此转西至前院。南侧的倒座……自前院经纵轴线上的三门(有时为装饰华丽的垂花门)进入面积较大的后院。院北的正房……东西厢房……周围用走廊联系……另在正房的左右,附以厨房与小跨院……或在正房后面,再建后照房一排。住宅的四周由各座房的后墙及围墙所封闭,一般对外不开窗……大型住宅则在二门内,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四合院向纵深方向排列,有的还在左右建别院。更大的住宅在左右或后部营建花园。’这个四合院的叙述是代表近年来的概念。上述的建筑格局,如果按照北京建筑行业传统术语,是不称为‘四合’的。传统的‘四合’解释,是专指东西南北房的一个简单的建筑组,全称为‘四合房’简称为‘四合’。尽管房间数量不尽相同,院落有大有小,有‘大四合’‘小四合’之称,但大小都是专指东西南北房,不分内外院,没有二门或垂花门,没有后照房和游廊等等。如果是大门内有二门,分内外院、正房、耳房、东西厢房,周围有游廊连接,有后照房,这就是起码的‘宅’了。它和两个以上的院向纵深方向排列,以及建有别院,都同属于‘宅’的类型,与‘四合’不属于一个类型。我们所要谈的‘北京第宅’,不属于‘大四合’或‘小四合’类型,所以要分别说明一下‘四合院’和传统术语‘四合’的不同含义。”(《旧京第宅》)可见作者严谨的一面。《北京城内旧宅园闻见录》一文,记叙了从“醇王府园”到“恭王府园”,再到“棍布扎布贝子府园”以及“郑王府园”、“大公主府”、“半亩园”、“汪氏园”、“载涛府园”(此园的南楼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教室)、“董氏园”等二十四个宅园的记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路寻访而来。“北京城内诸园给人的感觉是坚固而不拙笨,华丽而不俗气,灵巧而不单薄,轩敞而不空旷,幽静而不阴暗。”(作者语)这些历史的真迹,给读者留下了一个真实的展现。清朝已结束,但那个朝代的建筑史上的真貌,我们从作者的文字中看到了。对老北京人来说,是种怀念,对于外地人来说,是种学习和享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清代礼俗杂谈》一文,从“请安”到“跪安”叙述的清清楚楚,以及皇帝、贵妃们的服饰穿戴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京戏《四郎探母》中‘盗令’一场,公主见太后时的身段,一般都说是请安,实际就是‘肃’的规格。梅兰芳先生这个身段做得最美、最标准。”真不愧为大师。看完此篇,真希望那些拍历史剧的影视导演和编剧们,好好读读此文,给观众留下一个真实的历史文化。

“古人善为书者,必先楷书,然后进入行草。”(《从旧藏蔡襄《自书诗卷》谈起》)“譬如国画的山水,假使画了一堆石头,在这一堆石头中有一块是大斧劈皴,有一块是披麻皴,有一块是芝麻皴,这样三块石头衔接在一起,谁看了这幅画都会觉得生硬难受。因为真正的石头虽然奇形怪状,无所不有,但也是面貌颜色相类的长在一起,这是天然的现象。”(《漫谈叠石》)作者在辑二“宝襄鉴古”一辑中有许多鉴宝的知识值得学习和借鉴。对于那些爱宝的收藏家,读读这本书,对他们的收藏会有帮助。作者不仅对文物和北京的建筑了如手掌,还对北京的饮食也非常熟知。《饮食杂说》就讲述了老北京的知名饭店和每个饭店里的特色菜,从宫内到宫外,从东兴楼到丰泽园,介绍的仔细且清楚,使读的我顿生馋涎欲滴,美味扑鼻而来之感。辑三“蜗居雪泥”中有一篇《为电影〈倾国倾城〉订正史实》一文,读完再次感受到了作者严谨的作风。文中从多方面纠正了编剧的错误,还给了观众一个真实的宫内生活。还有作者对电影《甲午战争》中的一些不符事实的表演的纠正,读完确实受益匪浅。历史剧,是为观众再现当时的历史,如果不是戏说,都应该尊重历史,再现原貌,而不是不伦不类,把历史演变的五花八门,给观众一个不真实的引导。

作者“为人谦和诚笃,处世低调实在。”他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一生严谨、认真、执着。对他热爱的文物工作,总是认真严肃地对待,对不公正的表现,能纠正,对虚夸的报道,他能再次发表申明。书中写有几次记者采访,稿见报之后,有出入,他都再次发文纠正,这种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从无知作者为何人,到读完这本《什刹海梦忆》,终于知道并深记住了这位一生热爱文物事业的专家,他的人品和文采,从此留在了我的记忆里。“人生的苦恼无非是失落,无所求,既无从失落。”这是作者的心声,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他先后多次把自家收藏的珍贵家具和宝物,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和浙江博物馆,其价值已无法用金钱来估量。“古器物有聚有散,聚是一乐,散能得其所,亦是一乐。”这就是朱家溍,一位伟大的古物工作者和爱好收藏家。最后,引用作者的一首诗来结尾:“净几瓶花情两关,攀墙薜荔幻青山。落英犹惹蜂蝶闹,退笔频挥砚未闲。鉴古裒珍篇帙富,繁文类句自须删。登台粉墨悲欢意,恍似神游伴玉颜。”读文寻忆,英魂已去。安息吧,朱老!


更多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文章录入:烟灰缸    责任编辑:烟灰缸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