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6/dispbbs.asp?boardID=28&ID=16075&page=1
格律诗词入门讲座
一:写作格律诗词需要过三关
网上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不少,也常见一些高手和好的作品,但更多的还是一些没有入门的爱好者。本人学习写古典诗词多年,有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对初学者是应该有所帮助的。现在分为几个部分,整理出来,希望能对月光的想要入门的朋友有些帮助。
首先需要告诉大家,学习古典诗词,需要过三关,这就是语言关,章法关,技巧关。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所以诗词的语言不仅是优美的,含蓄的,还应该是凝练的,是诗歌所独有的美,与一般的文学语言和口语有着很大的不同。诗歌的含蓄美、凝练美,我们似乎可以理解。所谓含蓄,就是不能直说,要绕个弯子。作者的想法和感受,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通过你写的内容,让作者感受出来的。所谓简约,是指语言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一首绝句二十几个字,一首律诗几十个字,就是一首长调的词也不过一两百字,要表达作者常年积累的情感,没有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是不能完成的。还有一点,是诗歌所特有的,那就是语言的音乐感。含蓄的特点,散文可以具有,凝练的特点,其他文体,比如谚语、对联、超短散文等等也可以具有,因此,都不是诗歌所固有的特点。惟独语言的音乐性,是诗歌所具有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即便如卿卿的文章中所说的那样,音乐已经和诗词离婚了,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永远存在的。因此,没有音乐性,也就是不符合格律的作品,无论好坏,都不叫诗。挂羊头卖狗肉也好,挂狗头卖凤凰肉也罢,总之不是诗歌。我相信真正理解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是很容易理解这一点的。
因此,要过语言关,必须懂格律。这个话题太长,我不想与任何人争论。不同意的人,我劝你认真地读点古典诗词,待你学会欣赏之后,你会同意这一点。而那些不学习,又对格律持有偏见的人,你可以不看我的文章。
诗歌写作要过的第二关,就是章法的把握。有人说叫谋篇布局的能力,其实是一回事。说白了,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什么的时候,还要注意照顾到其他的什么。我们知道,写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受。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布局的方法,比如正叙、倒叙、插叙等等。诗歌与一般的文体不同,它是跳动的叙事方式。如果按部就班,就显得呆板。但如果跳跃的厉害,就容易混乱。因此,如何既艺术地又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把原因结果等等交代清楚,还要受格律、对仗、文字数量等等的制约,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因此,我提请大家注意,掌握章法,是初学者必须过的一关。
最后一关,也是最难把握的一关,就是写作的技巧关。关于技巧的内容有很多,没有必要一一道来,比如我们常说的赋比兴,比如那些常用的修辞技巧,还比如象征、暗示、影射等等方法,都是属于技巧的范围。大体技巧使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尽可能地把文章做的更好。
三关中,第一关实际包含三个方面。格律知识其实很简单,如果认真地学,有三个月就可以了。如果是面对面地跟我学,半个小时,我就可以教会大家基本的格律知识。懂了格律之后,有个渐渐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从强迫自己使用格律,到自觉地运用格律,再到驾轻就熟,大概需要一年到三年之间,与个人的资质和努力程度有关。我在入门之前是不懂格律的,也没人教,自己买了一本书看,然后从古人作品中慢慢地去对照。再加上自己天生愚笨,因此这个过程走的长些,也不过一年多而已。语言的含蓄、凝炼是要比格律难的多的问题,这样的努力,首先与作者自身的古文功底和读书多少有直接的关系。有人的语感好,可以进步很快。有人的悟性高,语言天生出彩。但总之,语言关是个基础。只有过了这一关,才有可能写出不错的诗歌来。章法和技巧,是使诗歌写的更好的进一步的要求,在今后漫长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可以慢慢体会。
二、浅谈律诗的章法
先声明两点。第一是浅谈,说浅就是浅,绝对深不了。第二,我没学过什么象样的理论文章,基本属于自说自话,能说明白、听明白就好。
所谓章法,就是成章的方法,也就是谋篇布局之法。
律诗共八句,两句称为一联。联的说法,估计和中间对仗,象对联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各个联的位置,一般习惯上称为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除了正常的格律以及粘对的要求外,中间两联要求对仗。有时由于首联已经对了,颔联可以不对,称为偷春体。但颈联是一定要对的。
*****讲究起承转合。律诗如此,绝句也是一样。起承转合四个任务,一般由四联分而担之。所以,有时首联又叫起首联,颔联叫承接联,下面分别是转折联和收尾联。收就是合的意思*****写一首诗,也同于做一篇文章,必是先有目的,想写什么,打算怎么样写,主题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为了保证思路清晰,自己写的明白,读者也读的明白,就需要好好地安排章法,先后顺序不能乱。见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漫无目的是不行的。
*****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找个话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所谓承,就是继续开头的话题,自然地往下说。
所谓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不能没有内在的联系*****所谓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尤其是中间两联,出句与对句之间,要尽量说不同的方面,不要内容太近或相同。内容太近和相同就是合掌了。颈联在颔联的基础上要发展,要递进,避免说同一层面上的事情。只有递进一步,发展一步,结尾才好结出更有意义的思想或感受。
我们以写景诗为例,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比如我们写春游,起可以写春游的目的或者是游览的地点或者是时间、原因等等。承接呢,可以放开眼去看,尽情地去玩,笔下自然就是眼中看到的,耳边听到的等等。由开始玩,到玩的具体内容或场景,这样的承接就自然且脉络清晰。转折联或者跳一下写游览中的某些感受,似乎离开了眼前的画面,但却和眼前的画面有很紧密的联系。结尾呢,把这些感受通过某种办法强调一下,直接传递给读者,就合到了开篇游览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颈联和颔联一定要有所区别,如果颔联是风景,颈联最好离风景远一点,否则就原地踏步,不能给读者更多的信息,浪费笔墨。如果非要继续写景的话,也要安排一下次序,比如颔联写远的,颈联写近的。颔联写现在,颈联写过去。颔联写虚的,颈联写实的。颔联写辽阔的、粗犷的,颈联写具体的细致的。颔联如果是面,颈联则可以精确到点,等等。总之,必须要有明显的区别才可以。
*****下面我们以杜甫的诗为例,来具体说一下: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就是很好的起。它告诉我们,作者要去瞻仰诸葛亮的祠堂,这个祠堂就在锦官城外。那里松柏茂盛,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接着,他在颔联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来具体写祠堂周围的景色,渐渐地引导读者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这里出句是草,对句是鸟,不重复,而且有声有色。接下来,便开始转。当读者对这个地方稍微熟悉些的时候,作者开始带领我们回忆丞相的生平。他选取了三顾茅庐的历史以及托孤治世的历史,还是个流水对,里边有一定的因果成分,来表明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结尾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用丞相的无奈早逝,倾情一叹,来悼念这位先贤,多少有些惺惺相惜的成分在。综观全诗,我们虽然是到结尾才知道作者写作的真实目的,但我们读前边的时候,也是很清晰的明白作者的思想脉络的,这就是章法的完整和清晰。
律诗的章法,不是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刚才的这首作品,是标准的正叙。章法除了正叙外,还可以倒叙和插叙等等。而根据不同的内容,安排不同的章法,是更为深邃的道理,因篇幅原因,先谈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