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军旅同心 >> 读书赏析 >> 学习园地 >> 先进性教育 >> 文章正文
集中学习发言-切实搞好理论武装,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
作者:网络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9 1:37:13
因此就解决了。如果听任这种倾向继续下去,势必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甚至会导致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泛化和庸俗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有着深刻的内涵。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能浅尝辄止,必须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研究,在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上下功夫,在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一方面,必须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时代的前列,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它以执政党建设理论为主体,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基本内容,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的,形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理论形态。由此不难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认识深刻、内容精深,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一系列思想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决定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沉下去,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和理论研究。一些党员和干部之所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糊涂认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仅仅从字面上肤浅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没有领会其科学内涵。另一方面,必须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离开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就不可能实现理论突破,就不可能提出诸如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不能把财产的多少作为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要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等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就不可能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全面把握其与时俱进的科学性、革命性、批判性、时代性、开放性和发展性,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作简单的公式裁剪生活,才能不断根据新的实践,检验、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谱写理论创新的新篇章。

三要克服空洞化理解的倾向,系统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不是教条,而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经验而创立的。离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就不可能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能从本本和概念出发,搞脱离实践的空洞说教,搞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与党的历史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经验的学习结合起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意义。为此,必须深刻领悟其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简单的概念堆积,而是扎根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中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众所周知,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多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执政党的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迫切需要执政的共产党从理论上回答和阐述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不仅是党的领导层,也是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搞清楚的理论问题。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上努力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同时,根据国际局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状况的巨大变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党和国家向前发展的需要。由此,才使我们党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只有深刻理解多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全面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根据,才能更真切地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现实性,从而不断坚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念。必须深刻认识其现实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远离群众的书斋哲学,不是脱离现实的空谈哲学,而是实践哲学。它产生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和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离不开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但又不能因此陷入空洞的争论,在一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空洞的争论徒劳无益。要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功夫下在指导和推动实践上,确立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成果说服人、教育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目的也在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变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物质力量。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是联系新的实际,分析活的现实,把“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为检验各项工作和政策方针成败得失的标准,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的就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纠正。要把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作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联系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要克服片面化理解的倾向,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统一和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几个观点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系列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观点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任何试图把各个观点对立起来或者相互替代的想法和做法,都会割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都会背离客观真理性。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克服不彻底性、不完备性和片面性理解的倾向,完整准确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的有机统一和科学体系。首先,必须全面把握“三个代表”自身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经济、文化、政治三个基本方面,集中揭示了新阶段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它们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三位一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在“三个代表”中,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相互联系,不容割裂,离开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使其它方面失去意义。只有把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才能使“三个代表”落到实处。其次,还必须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当年建议,“做理论工作的同志,要花相当的功夫,从各个领域阐明毛泽东思想的体系。要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教育我们的党,来引导我们前进”。今天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需要理论工作者下功夫从各个方面来阐明其科学体系,避免用个别词句来理解甚至扭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象。作为一个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这根红线,形成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解决了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潮流发展趋势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理论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通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等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哲学认识方面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第一要务”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论和“全面小康”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基础,“两个先锋队”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方面的基础。在政策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工作中的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民族宗教、军事、统一战线、国际战略和外交、党的建设等领域。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指导各方面的工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上一页  [1] [2]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文章录入:烟灰缸    责任编辑:烟灰缸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