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军旅同心-旅游自驾-军旅文学 >> 古今历史 >> 战争专栏 >> 正文
长征时期红军各部队及中央军委的演变
作者:资料库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3 16:01:32
,政治委员崔田民:第八十一师:师长贺晋年,政治委员张明先。第二十八军(兼“北路总指挥部”):军长刘志丹兼(牺牲后一九三六年四月为宋时轮),政治委员宋任穷。(17)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东征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五月二日回师河西,至五月五日,全部返回陕北延长、延川、永坪地区。当日,中国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蒋介石及南京政府拒绝停战议和,继续坚持其反动内战政策。为保卫西北,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红军,争取东北军、西北军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向北打通同苏、蒙的联系,向南打通同二、四方面军的联系,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军委根据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于五月十八日决定,以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和第八十一师、骑兵团,共一万五午余人,组成西方野战军(亦称西征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红一军团:左权任代军团长,聂荣臻任政治委员;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西方野战军的主要任务是:创造西方新的革命根据地;迎接二、四方面军出草地北上;打通同苏联的联络。部队分三路向宁、甘进军。(18)左路军为第一军团,由左权、聂荣臻指挥;右路军为红十五军团(野战军直属队随右路军行动),由徐海东、程子华指挥;中路军为红二十八军和第八十一师及骑兵团;由军长宋时轮、政治委员宋任穷指挥;西方野战军至八月取得了重大胜利。巩固和开辟了广大的新区域,迎接了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二、红二方面军在长征中各部队的演变

  红二方面军,是由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和由红九军团改编的红三十二军等部于一九三六年七月二日在四川甘孜组成的。它的长征,应起于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党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六军团迟出湘赣革命根据地,向湖南中部挺进,与红二军团取得联系。实际上红六军团担任的是红军长征先遣队的任务。红二、六军团在长征中,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进行了英勇的斗争,部队也随之进行了许多重大的调整和变动。

(一)红二军团长征前的组建及其演变

  红二军团成立于一九三○年七月,最初是由湘鄂西地区的红四军和红六军合编而成的。
  一九三○年,七月四日,红四军和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七日,两军前委在江陵的普济观召开联席会议,传达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精神和中央关于构湘鄂西地区的红四军和红六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的决定。正式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孙德治任参谋长,柳克明(即柳直荀)任政治部主任。辖两个军。原红四军改称第二军:军长贺龙(兼),政治委员朱勉之。部队编为第四师和军部警卫团。第四师:师长王炳南,政治委员陈协平。第六军:军长邝继勋,政治委员段德昌。部队编为第十六师和第十七师。第十六师:师长王一鸣,政治委员王鹤;第十七师:师长许光达,政治委员剑如。全军团共一万余人。(19)
  一九三○年九月十二日,邓中夏受党中央的派遣任湘鄂西特委书记和红二军团政治委员到达洪湖,周逸群被选为联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和代理特委书记(一九三一年巡视洞庭特区返回途中牺牲)。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红二军团及两个军的领导人也有所变动和调整:第二军团总指挥贺龙专任总指挥,第二军军长由孙德清继任,朱勉之仍任政治委员。第六军原军长邝继勋调回中央安排工作,由段德昌继任军长,柳克明任政治委员。同时任命汤慕禹任第二军团总指挥部参谋长,刘鸣先为洪湖红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并将汉川中央独立师一部编入红二军团。
  一九三一年六月,党中央派夏曦到湘鄂西地区,决定“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共编为两个师,仍以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治委员”(20)红二军团在湖南长阳县正式改编为红三军,军长贺龙,政治委员邓中夏(兼),参谋长孙德清,政治部主任柳克明。下辖第七师、第八师和教导团。此外,由第六军改称的第九师,亦属红三军建制,师长段德昌,政治委员陈培荫,全师共一千多人。四月,将湘鄂边独立团改编为红三军教导第一师,师长一来炳南,政治委员陈协平。同时,将活动于巴东、兴山、秭归、远安一带的红四十九师改编为红三军教导第二师,师长黄大明,政治委员涂英中。
  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八日,红三军与红九师在刘猴集会师,湘鄂西军委委员万涛接邓中夏任红三军政治委员。此时,红三军有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共八个团。(21)不久,又将第七师,第八师各恢复到三个团的建制,并新编成五个独立团:留守湘鄂边的教导师改编为独立第一团,独立第二师改编为独立第二团,红三军教导团和游击队改编为独立第三团,襄、枣、宜第九军第二十五师改编为独立第四团,汉川独立团改编为独立第五团。红三军转战于洪湖根据地,给敌人以学生打击,部队扩大到一万五千余人,拥有一万一千余支枪。(22)
  一九三二年秋,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用于湘鄂西的兵力达十万人。红三军在反围剿斗争中,由于受到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部队和根据地都受到损失。红三军奉命撤出洪湖根据地,转入鄂西南,于十二月底进至湘鄂边的鹤峰地区。一 九三三年初,红三军回师湘鄂边苏区,部队进行整编,全军编为第七师、第九师和一个教导团。第七师:师长汤福林(后为叶光吉),政治委员盛联均;第九师:师长段德昌,政治委员宋盘铭;教导团(由独立一师一部编成):团长卢冬生、政治委员关向应(兼)。部队整编后,湘鄂西中央分局决定:“发展鹤峰周围的苏区。”“到一九三三年五月,重新建立了鹤峰、宣恩、恩施、建始、巴东五县边界苏区。以后又撤至湘鄂西和湘鄂川边。”“一九三三年十二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宣恩大林开会讨论湘鄂边失败的教训与当前的任务,决定向四川的酉、秀、彭发展,创造新的根据地的策略。”(23)为此,红三军南下入川,于五月十二日进入贵州境内,九月十日,湘鄂西中央分局接受中央指示信及五中全会决议,决定将红三军恢复为红二军团。

           (二)红六军团助组成与西征

  红六军团成立于一九三四年,最初是由湘赣地区的红八军、红十六军、红十八军合编而成的。
  一九三四年六月是旬,红六军团初步组成,但未组建领导机关,下辖部队有第十六师、第十七师、第十八师。第十六师(由红十六军改编):师长高永生,政治委员温锦惠,参谋长李鄂;第十七师(由红八军改编):师长肖克,政治委员蔡会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王震;第十八师(由红十八军改编):师长严图阁,政治委员徐洪、参谋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袁任远。
  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三日,党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六军团退出湘赣根据地,向湖南中部挺进,与红二军团(即红三军)取得联系。实际上红六军团此时就开始了执行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任务。中央决定以任弼时为中央代表,随军团行动。八朋十二日,在湖南桂东寨南圩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国才和军政委员会。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政治委员王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辖第十七师:师长肖克兼(后为吴正卿),政治委员王震兼(后为苏杰),政治部主任张子意兼;第十八师:师长龙云(因病,后改邝朱权代理),政治委员甘泗淇,副师长彭辉盟,参谋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方礼明。(24)军政委员会为红六军团最高领导机关,由任弼时、肖克、王震三同志组成,主席任弼时,肖克、王震为委员。全军团约九千余人。

           (三)红二、六军团会师后部队团组织变化

  —九三四年十月二十四日,红六军团冲破敌人重围,到达黔东根据地,与贺龙率领前来接应的红二军团在黔东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会师后,奉中央命令,红三军正式恢复了红二军团番号。二十六日,二、六军团在叫川酉阳南腰界召开会师庆祝大会。根据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红二、六军团的干部配备作了统一调整。成立了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为首的红二军团总指挥部,并以红六军团政治部为红二军团政治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探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的行动。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辖第四师(原第七师改称):师长卢冬生,政委方理明;第六师(原第九师改称):师长钟炳然、政委袁任远。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政治委员王震,参谋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夏曦,副主任罗志敏。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成立了以任弼时为书记的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加强了党的统一领导,撤销了原湘鄂西中央分局。同时,成立了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和军区,贺龙兼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和军区司令员,任弼时兼军区政治委员。随后红二、六军团挺进湘西,配合中央红军长征。(25)


       (四)长征路上组成红二方面军,继续北上同中央红军会师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旬,红二军团吸收部分地方武装,使之增建为两个师六个团。二月一日,红二、六军团接到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电令,传达了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精神,并指定成立以贺龙为主席,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夏曦等为委员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分会。此时,红六军团重新恢复了第十七师、第十八师的建制。四月以后,红二、六军团实行机动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十月,将地方武装组建的第五师(师长贺炳炎、政治委员谭友林),第十六师(师长周球保、政治委员晏福生),分别编入红二、六军团。全军发展到二万一千余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九日,红二、六军团,共一万八千余佃,实行新的战略转移(即长征)。一九三六年初,红二、六军团转向黔西,三月突破敌人包围经云南渡过金沙江转向川西。六月六日,红六军团先头部队第十六师与前来接应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在川西理化以南六甲洼胜利会师。六月三十日,红二军团在甘孜以西绒坝贫与红四方面军之三十军八十八师会合。(26)
  一九三六年七月二日,红二、六军团同红军总司令部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胜利会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正式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总指挥肖克,副政治委员关向应,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甘泗淇。辖第二军(由第二军团改称):军长贺龙兼,政治委员关向应兼。下辖第四师:师长卢冬生,政治委员李井泉;第五师:师长贺炳炎(后为陈本新代理),政治委员谭友林;第六师:师长郭鹏(后为贺炳炎),政治委员廖汉生。第六军(由第六军团改称):军长肖克兼(后为陈伯钧),政治委员王震,副政治委员罗志敏,参谋长谭家述(后为彭绍辉),政治部主任张子意(后为刘道生)。下辖第十六师;师长张辉,政治委员晏福生;第十七师:师长贺庆积,政治委员汤祥峰;第十八师:师长张正坤,政治委员罗志敏(兼);模范师(新成立):师长刘转连,政治委员彭栋材。第三十二军划归红二方面军建制,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李干辉(后袁任远)。军辖第二八○团、第二八二团、第二八六团。七月上旬,红二、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个纵 队开始北上,红二方面军被划为左纵队。七月二十七日,党中央批准成立西北局,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27)
  十月二十二日,红二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不久,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由任弼时担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政治委员,红二方面军由关向应继任政治委员,周士第任参谋长,朱瑞任政治部主任。此时,红三十二军将原来的三个团合并编成第九十四师,方面军第五师改编为第九十五师,归红三十二军建制。十一月,红二方面军配合红一、四方面军取得了山城堡战斗的重大胜利。这时,红二方面军辖第四师(原湘鄂西红六军改编);师长贺炳为,政治委员廖汉生;第六军(原红六军改编):军长陈伯钧,政治委员王震,副政治委员罗志敏,参谋长彭绍辉,政治部主任刘道生;第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袁任远,参谋长郭鹏、政治部主任张平化。

  
            三、红四方面军长征中各部队的变更

  红四方面军是由鄂豫院苏区的红军第四军扩编而成的红四军又是由红一军同红十五军合编而成的。这支红军部队,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创建了鄂豫院、川陕革命根据地,深入土地革命,多次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部队经多次调整,充实、扩大,于一九三五年六月转入长征。

           (一)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时的情况

  一九三五年二月,根据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电令,为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面军准备西渡嘉陵江。为了迷惑、调动敌人北上,先进行了陕南战役,然后集中主力发动了强渡嘉陵江战役,歼敌一万余人,控制了嘉陵江以西纵横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打破了敌人的“川陕会剿”计划。但由于张国焘错误的擅自放弃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逐转向川西。五月下旬,方面军向岷江地区西进。这时,四方面军的编制序列是: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周纯全。辖四军、九军、三十军、三十一军、三十二军,共五个军。第四军:军长王宏坤,政治委员周纯全,下辖第十师、第十一师;第九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下辖第二十五师、第二十七师;第三二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李先念,下辖第八十八师、第八十九师、第九十三师;第三十一师、第十三师;第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杨克明,下辖第九十八师、第九十九师,全方面军总计正规部队十一个师、三十三个团,连同妇女独立团,红军学校、机关、兵工厂等,共十万余人。
  一九三五年六月中旬,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及党中央机关在懋功地区胜利会师。七月,为了加强红军的团结,争取共同北上,党中央决定张国焘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七月二十一日,党中央决定组织前敌总指挥部,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兼前敌总指挥,陈昌浩兼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李富春任政治部主任。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初期,虽然成立了前敌总指挥部但各方面军仍然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在执行中央东委员布的《夏洮战役计划》时,为了充实、调整部队的战斗力一、四方面军互相交换了一批干部,对有的部队也作了调整。此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仍为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倪志亮,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副主任傅钟、曾传六。(28)辖五个军。
  第四军:军长许世友。政治委员王建安,参谋长张宗逊、政治部主任刘志坚。辖第一师:师长王友钩(后王近山),政治委员叶道志;第十一师:师长周世元,政治委员陈锡联;第十二师:师长张贤约,政治委员胡奇才。
  第九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陈海松,参谋长陈伯钧,政治部主任曾日三。辖第二十五师:师长韩东山,政治委员盛修铎;第二十七师:师长陈家柱,政治委员李德明。
  第三十军:军长程世才(代),政治委员李先念,参谋长黄鹄显,政治部主任李天焕,辖第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政治委员郑维山;第八十九师:师长周烈坤,政治委员曾广泰;第九十师:师长汪乃贵。
  第三十一军:军长孙玉清,政治委员周纯全,参谋长李聚奎,政治部主任王新亭。辖第九十一师:师长余家寿(后徐深吉),政治委员桂干生;第九十三师:师长柴洪儒,政治委员叶成焕。
  第三十三军:军长罗南辉,政治委员张广才,参谋长李荣。辖第八十九师:师长吴世安,政治委员吴成忠;第九十九师:师长王波,政治委员王德安。(29)
八月四日至六日,党中央在毛儿盖附近沙窝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重申了党的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决定一、四方面军混合编队,组成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右路军北进包座、班佑党中央随右路军行动。划归右路军的红四方面本部队是第四军和第三十军。第四军:军长许世友,政治委员王建安,家谋长张宗逊,政治部主任刘忠坚;第三十军:军长(代)程世才,政治委员李先念。参谋长李天佑,政治部主任李天焕。
  划归左路军的红四方面军部队是第九军、第三十一军。左路军还包括一方面军原五军团改编的第五军、九军团改编的第三十二军。第九军:军长孙玉清,政治委员陈海松,参谋长陈伯钧;第三十一军:军长余天云(后为王树声兼),政治委员詹才芳,参谋长李聚奎,政治部主任朱良才。第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委员(代)曾日三,参谋长(代)曹里怀;第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随左路军行动并指挥左路军。根据中央的规定,左路军的行动方向,是经阿坝到班佑集结,向右路军靠拢。(30)

(二)张国焘南下成立伪“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时其所属各部队的变动

  一九三五年十月五日,张国焘在卓木碉公开打出反党旗帜,成立伪“中央”,进行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恶活动。(31)随后,红四方面军及红军总司令部、第五军、第三十二军共十万人,分左、右两个纵队南下天(全)、芦(山)、名(山)、雅(安)。南下途中,部队损失严重,付出了重大代价,红军由南下时的十万之众锐减为四万余人。此时,各部队建制及首长均无大的变动。(32)在党中央和共产国际的一再电令下,一九三六年三月,南下部队陆续撤离天(全)芦(山)地区,向西康东北部转移。四朋上旬,攻占道孚,炉霍、甘孜等地后,部队进行了整编。整编后红四方面军的序列是: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辖五个军一个骑兵师第四军辖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和独立师,各师直辖营,不设团部;第九军:辖第二十五师、第二十六师、第二十七师和模范师,师直辖营,不设团部:第三十军、第三十一军仍各辖两个师;第三十三军番号撤销并入第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委员黄超,副军长罗南辉,参谋长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杨克时,下辖第三十师、第十五师和两个直属团;第三十二军:辖第九十四师、第九十六师(以上军师首长无变动的,未予列出)红军骑兵师:师长许世友,下辖三个团,约三千人骑。还有红军大学:校长刘伯承、政治委员何畏;中共大金省委:省委书记何柱成(后为邵式平);大金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邵式平;“抗日救国军”总指挥部:总指挥王维舟;金川军区:司令员倪志亮,政治委员邵式平。(33)

           (三)与红二方面军会师甘孜共同北上

  一九三六年六月,红四方面军与长征到达甘孜地区的红二、六军团会师。七月二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红二、六军团正式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红军总部决定将三十二军编入二方面军建制。这时,张国焘在党中央的耐心争取和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强烈要求下,同意北上同中央红军会合。七月初,红二、四方面军编成左、中、右三路纵队北进。左路纵队,由第四军第十师、第十一师、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和红二方面军组成,由朱德、贺龙率领,七月三日从甘孜地区出发。中央纵队,由第九军第十二师、独立师、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和四方面军总部组成,由徐向前率领,七月二日,从炉霍地区出动。右路纵队,由第五军和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组成,由董振堂率领,七月十日,从绥靖(大金)、崇化地区出劝,负责后卫。七月二十七日,中央批准红二、四方面军组成西北局,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34)
  十月,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会宁地区胜利会师。十一月中旬,在“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彭德怀、总政委任弼时、总参谋长刘伯承的统一指挥下,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和第三十一军协同红一、二方面军,取得了山城堡战斗的胜利。十二月二日,朱德、张国焘率红军总部到达保安的胜利。十二月二日,朱德、张国焘率红军总部到达保安同党中央及中革军委会合。七日,中革军委扩大组织,由毛泽东担任主席。此时第四军:烟长陈再道,政治委员王宏坤;第三十一军:军长肖克,政治委员周纯全(后为郭述申)。“西安事变”以后,红四军、红三十一军向东开进,于一九三七年一月到达三原、淳化地区。
  此外,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第五军、第九军、第三十军,共二万一千八百余人,于一九三六年十月下旬,根据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指示西渡黄河。十一月十日中革军委电令授予渡河部队“西路军”称号,指示组成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并指定陈昌浩为军政委员会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统一指挥西路军的作战行动。西路军统率第五军、第九军、第三十军和骑兵师。第五军:军长董振堂(后牺牲),政治委员黄超,副军长罗南辉(后牺牲),参谋长李屏仁(后牺牲),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后牺牲);第九军:军长孙玉清(后牺牲),政治委员陈海松(后牺牲),参谋长李聚奎,政治部主任曾日三;第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治委员李先念,参谋长黄鹄显,政治部主任李天焕;骑兵师:师长董俊彦(后牺牲),政治委员故意贤道(后牺牲)。由于敌人的强大和处境的恶劣,虽经半年的征战厮杀,付出了重大牺牲,到一九三七年四月,西路军终遭失败,余部的一部八百多人由李先念等率领转战祁连山,在中央代表陈云的接应下,至新疆后返延安;另一部九百余人在王树声、李聚奎等率领下分散游击绕回陕北。至此,红四方面军结束了艰苦的历程,广大指战员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周围,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奔赴抗日前线。

            四、北上抗日先遣队和红二十五军西征时各部队的变更

           (一)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组成及其活动

  北上抗日先遣队(亦称红十军团),是红七军团与赣东北的新红十军合编而成的。红七军团是由原赣东北地区南下的红十一军改编的。
  一九三三年六月七日,军委发出了《关于改编红军第一方面军所属独立军团的通令》,其中决定将“原红十一军改为第七军团”。七月间,红七军团正式组建,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肖劲光(一九三三年十月为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下辖第十九师、第二十师、第三十四师。(35)
  一九三四年七月初,红七军团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从福建连战地区调回瑞金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总指挥寻淮洲,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中央代表曾洪易。七月六日,红七军团从瑞金出发,执行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任务,于十月到达赣东北,在德兴、重溪与方志敏领导的新红十军会师(—九三三年一月,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调到中央苏区后,在方志敏领导下,又将地方武装游击队和原红十军余部织成了新的红十军)。根据中革军委十一月四日的命令,部队进行了整编。红七军团同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红七军团改编为第十九师,红十军和地方武装分编为第二十师和第二十一师。领导干部作了调整:任命原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刘畴西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治委员。(36)第十九师:师长寻淮洲,政委聂洪钧,政治部主任刘英。十一月中旬,为了领导红十军团和创造新的革命根据地,按照中央军委的决定,组成以方志敏为主席,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刘英为委员的军政委员会,随红十军团行动并领导红十军团。十军团整编后的任务是,第十九师仍出动到浙皖赣边,打击“追剿”之敌,发展新苏区;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仍留闽浙赣苏区,打击“围剿”之敌,保卫老苏区。十二月十日,两路部队会合于汤口地区,在潭家桥与敌展开激烈战斗,部队受到严重损失,寻淮洲负重伤牺牲,方志敏等决定将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资料录入:开心轻轻    责任编辑:开心轻轻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