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陶埙
东方网9月9日消息: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报道,近日,河北省邢台市文物部门对位于柏乡县小里村的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一灰坑中出土了一件完整的陶埙。该陶埙为泥质红陶,手制,刺猬状,空腹腔,平底。顶部左右各有一个不规则形音孔,腹部正面有一吹孔,器身有8组指甲纹装饰。器身高8厘米,最大直径7厘米,音孔最长直径约为0.5厘米,吹孔直径为2厘米。
埙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吹奏乐器。它的起源与先民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有关,可能是先民们为诱捕猎物而模仿鸟兽叫声制作而成。古代有一些与埙相关的成语,如伯埙仲篪、如埙如篪等,说的是用陶土做成的乐器埙和用竹子做成的乐器篪配合演奏,声音和谐动听,用来称赞兄弟和睦。
考古研究证明,在距今六、七千年前就已出现了埙,只不过样子非常原始。如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发掘的陶埙,呈椭圆形,只有一个吹孔。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两件陶埙,其中一件只有一个吹孔,另一件分别有一吹孔和一音孔。随着社会的发展,先民在埙体上逐渐增加了音孔的数量,发展成为可以吹奏曲调的乐器。小里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这件陶埙形制独特,其吹孔位于腹部,而一般出土的陶埙的吹孔多在顶部;其肩部的两个音孔可能具有多重功能,既可作为音孔调解音调,又可用于穿绳悬挂或携带,还可当做刺猬的眼睛。
该陶埙为研究我国音乐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