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山景区自1995年对外开放以来,迅速以其钟灵毓秀的奇峰异石、莽莽苍苍的无边林海、宽阔坦荡的翠绿草甸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成为人们春来观景赏花,仲夏纳凉避暑,金秋休闲畅游,冬季赏雪玩雪的乐园。特别是继天生三硚、芙蓉洞、后坪菁口天坑“申遗”成功后,全县实施旅游“大宣传、大营销、大投入”行动,前往仙女山景区游览度假的客人成倍增加,景区人气出现空前繁荣兴旺的局面。
面对仙女山景区目前“繁华”的状况,我们若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它,用高的标准衡量它,从竞争形势分析它,一些深层次存在的问题与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将其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些问题表现在:不少游客千里迢迢来到仙女山,坐着观光小火车围着大草原走一圈,参观一两个景点后就觉得没有什么游玩的价值了;自驾游客人也是作观赏游的多,到此休闲游、体验游、度假游的少。大多数游客停留的时间非常之短,多为一天半天,朝进晚出,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造成许多客人产生“来此一次足矣”的念头。
究其这种原因,笔者认为,主要缘于整个景区缺乏文化的支撑,特色不明显,无法具备强大的磁场效应。
自古以来,文化被视为旅游的灵魂。人们笑称“没有文化的旅游是盲流”很有道理的。因为人们离家旅行游览或到向往的目的地休闲度假,都是在崇拜远方世界心理的驱使下,怀着对异乡名山大川、地域民情风俗和奇特美食佳肴等美好幢憬,高高兴兴奔目标而去的。如果游客来到他们慕名的、向往的目的地,呈现眼前的只是一些有形的山川景物,却无法获取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地域风情等方面的知识和乐趣,自然会产生很大的失落感。
吸引广大游客,深度占领旅游市场,发展壮大旅游经济,是旅游业的终极目标。要想改变目前缺乏文化支撑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解决好广大游客“游仙女山”、“品仙女山”、“玩仙女山”、“迷仙女山”、“恋仙女山”,再带着极大兴趣“留仙女山”的问题。
为了实现创建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推动“中国武隆公园”建设,打造好独具特色的“魅力文化公园”,笔者认为要深度挖掘好仙女山景区的文化内涵、以增强旅游文化魅力,形成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品牌,才是其最佳出路。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感受和建议:
一、仙女山景区究竟有没有文化底蕴?
据笔者多年对武隆民间乡土文化资料的抢救、搜集、整理和研究,我认为,仙女山景区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其表现在:一是代表武隆总体文化内涵的“龙文化”在此根深厚实;二是景区“佛教文化”根深叶茂,在民间有着坚厚的基础;三是以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为主的“红色文化”在景区有深远影响,至今仍被广为传颂;四是以天生三硚、白果地缝、仙女石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质文化”十分突出,神形兼备;五是“神山仙女文化”源远流长,至善至美;六是“地域风情文化”彰显出个性特色,有的甚至是重庆罕见全国少有;七是“植(药)物文化”熠熠闪光,蕴含着反映美德孝道等感人至深的传说故事;八是地方特色美食品种众多,“美食文化”绚丽夺目。
二、景区内究竟有没有存在各种文化的客观载体?
笔者认为,仙女山景区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闪耀着文化的光泽,是突显地域特色文化的生动亮点。比如,承载龙文化的有“接龙山”、“五龙崖”、“七孔龙洞”、“双龙洞”、“盘龙山”、“活龙口”等景点;蕴含佛教文化的有“和尚崖”、“卧佛崖”、“菩萨坨”、“九粑树”、石梁子“神树”等景点景物;体现革命红色文化的有“双河场二路红军指挥部”、“红军坟”、“红籽厂”、“杜鹃岭”及《春风草》一批革命景点、红军文物和红军歌谣等;彰显喀斯特文化的有“天生三硚”、“龙水峡地缝”、“中石院”、“下石院”等景点;洋溢着浓郁特色的风情文化民俗有以奇趣无穷的、山乡农耕文化、屠工文化为核心的“仙山刨猪节”、薅打闹草唱打闹歌的“农事劳动”、反映仙女蕨根粉制作过程的“欢乐打蕨场”等习俗;歌颂仙女牛娃爱情故事的有“鹰嘴崖登天神梯”、“仙女湖”、“夫妻树”、“宝瓶飞泉”、“金秋葵花海”等景点景物;体现地方美食文化的有“仙山系列野菜宴”、“仙山系列风味小吃”等等。
三、如何将仙女山景区地域文化与旅游联姻,打造成具有个性化、特色鲜明、魅力无穷的旅游文化?
笔者建议,打造仙女山景区旅游文化,一是县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机制,统一领导指挥,由仙女山景区管委会和喀斯特旅游公司牵头组织力量实施;二是组织力量搜集整理有关仙女山景区的各种文字资料,写出重点景点的情况介绍和传说故事;三是在精心规划设计旅游线路后,写出旅游文化含量较重的、以景点为节点的高质量的《导游词》;四是在杨叉岭以上选择紧靠旅游公路的适当场地,打造若干处具有仙女山地域风情特色的原生态“庄园”,作为展示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以奇趣无穷山乡屠工文化为核心的“仙山刨猪节”场所;开辟包谷林地(可用橡胶制品代替),展示薅打闹草唱打闹歌的农事劳动地块;开辟“欢乐打蕨歌舞场”地,展示蕨根粉制作过程,吸引游客参与其中,感受仙女山独特的劳动文化;五是编辑出版一套图文并茂的《仙女山之旅》的旅游资料,供游客选购,或作为赠品送给游客;六是邀请著名作家创作有关反映仙女山风土人情的影片或电视剧投入拍摄;七是邀请有关专家策划包装,增加每年节庆活动项目,除坚持举办原有的“冰雪童话节”、“森林旅游节”外,还可以推出“仙山觅佛拜佛节”、“休闲避暑读书节”、“老年休闲养生节”、“仙女牛娃相亲节”、“情侣牵手葵花节”、“寻欢觅趣刨猪节”等;七是每年举办一次美食文化节,让游客品尝各种当地美食,了解有关美食传说故事,在感受美食文化中喜爱上各种食品;八是将仙女山地域风情编创成精干的民俗节目,让县仙女山歌舞团和一些有实力的民间演出团队在游客接待中心、仙女山镇剧场演出,展示具有特色魅力的仙女山文化。
四、展望与期待
增强文化内涵,形成特色魅力,是弘扬仙女山景区旅游文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一项重要举措。要走好这条路,并将它落到实处,需要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从解决认识、增加投入、逐步推进、做好工作上下功夫,花力气。我坚信,只要各级各部门大力发扬“敢想敢干、实干快干”的武隆精神,在建设“中国武隆公园”,特别是打造独具特色的“魅力文化公园”中,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干前人没干过的事,一定会实现把仙女山早日创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