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军旅同心-旅游自驾-军旅文学 >> 武隆自由行 >> 驴友武隆 >> 正文
武隆惊见天生桥
武隆惊见天生桥
作者:匿名 文章来源:武隆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10 13:41:3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今人而言,行走天下远比苦读诗书来得更容易些。这不,去趟重庆,不但修正了地理知识的偏差;还捎带着学了个新字——硚。

  重庆,有一县名武隆;武隆有一景名“天生三硚”。

  何谓硚?在字典、词典里查不到切实的解释,只说一用于地名,二用于人名。如果你来到“天生三硚”,便会感慨这个略显生僻的汉字用在这里真是再合适、再直观不过了:三座平均高度300米以上的石拱桥呈纵向排列,在不足1.2公里的范围内平行横跨在羊水河峡谷之上,将两岸山体连在一起。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都不足以表达它们带给你的震撼,那样的气度不凡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不能成。所谓硚,就应该是自然造就的石桥吧。而三座天然石拱桥之间是青龙天坑、神鹰天坑两个天坑。莫不是千年之前,曾有一只造物的大手就地取材、掘地造桥,才让这世界最大的串连式天生桥群与国内最大的天坑群,携手形成了“三硚夹两坑”的奇特景观?

  参观“天生三硚”,必须乘坐80米的电梯下到景区的底部,穿过三座“大桥”的桥洞,仰看大自然的神奇。

  第一座桥是天龙硚,一墩双洞,桥洞正方,形状酷似人工桥梁。可是什么人会造这样巨大的石桥呢——高235米,桥厚150米,桥宽147米,平均拱高96米。光是一阶阶下到桥底就走得心发慌而腿绵软。抬眼望,壁立千仞,刀砍斧削般的粗粝之上溶洞四伏,立时自觉小如蝼蚁,心生怯意。听导游介绍心中一惊:如此雄壮的桥,无论是桥高、桥厚、桥宽都还只是世界天生桥的老二呢。

  出了桥洞,依然在大山的包围之中,却是另一番景致——悬崖万丈之间,峰青岭翠、绿草茵茵、溪流潺潺。一只黑红相间的鸟儿忽前忽后,悠然嬉戏。看了路边的导览,又是一惊,才知自己其实身处于下陷200多米的“十”字形天坑之中。再看那峭壁四合,头脑中不禁一边自动播放《魔戒》《变形金刚》中各种宏大的奇幻场景,一边胡思乱想:咕噜姆是不是隐身于乱石之后?抑或会有外星飞船自桥洞之下穿越而至……

  不远处便是青龙硚了。青龙硚以高大著称,达281米,为世界喀斯特天生桥高度之最。一说因雨后飞瀑自桥面倾泻成雾,日照成彩虹,似青龙扶摇直上;一说因每到夕阳西下,桥身会因为日光的关系而变成暗绿色,远望如即将腾飞的青龙。总之这里的传说多与龙有关。另有传说东海龙王蔡帝的三个女儿曾在这里居住。

  一路前行,见到的水、瀑越来越多。拱洞幽深暗黑的“黑龙硚”便有着四处风格迥异的飞瀑:珍珠泉,在相对高度116米桥洞顶部涌出,飞泉漱玉,随风飘洒,晶莹剔透,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美感;雾泉,由洞顶一小孔中喷出,似轻烟,似薄雾,入地不见其踪;一线泉,从桥洞中部泻下,水流聚于一线,不散不离;三迭泉,自桥壁奔流而下,一波三折,错落有致。短短数里之间,山、水、瀑、峡、溪共同构成了一幅集雄、奇、险、秀、幽于一身的完美画卷。

  重庆归来查了查资料,才发现自己的孤陋寡闻。原以为中国的喀斯特地貌集中于云贵和广西桂林,殊不知,与云南石林和贵州荔波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便是这名不见经传的重庆武隆。

  武隆县位于重庆市的东南部,距离重庆主城区约180公里,自古有“渝黔门屏”之称。而“武隆喀斯特”的典型与核心,除了“天生三硚”,还有芙蓉洞、后坪天坑、龙水峡地缝……

  武隆的美是不食人间烟火、甚至拒人千里的,令人惊诧、震撼。巨型的地缝、超级天坑、深邃竖井、神秘溶洞……如此奇境,于缺乏现代地质知识,没有先进交通工具,也没看过魔幻大片的古人而言,一定是险恶多于壮丽。这也便不难理解早在唐朝便设有驿道,在《明一统志》中已有记载的“天生三硚”,为何没能入围清代“武隆八景”了。所幸如此,这里才雪藏千年,至今保有难得的天然与幽静。

  如果不能多读些书,至少可以多行些路,多见识些与众不同的风光吧。

  转自《北京日报》 赵 婷/文


更多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信息录入:烟灰缸    责任编辑:烟灰缸 
  • 上一条信息: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