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军旅同心-旅游自驾-军旅文学 >> 原创文学 >> 军事纵横 >> 正文
我国开始第十次裁军 军事专家谈现代化精兵之路
作者:0 文章来源:0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3-25 21:27:55
我国开始第十次裁军 军事专家谈现代化精兵之路


我国开始第十次裁军 军事专家谈现代化精兵之路

--------------------------------------------------------------------------------

  9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在国防科技大学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宣布,“面对新形势,为了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九五”期间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基础上,2005年前再裁减军队员额20万。这个重大决定,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加速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对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十次大裁军即将开始

  没有中国特色,就没有真正变革
  中国军事专家谈20万大裁军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石化

  继1997年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裁军50万后,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又于9月1日宣布,将在2005年前再裁军20万,这将使解放军规模从250万人缩减为230万。为了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此次裁军,记者采访了三位国内军事专家:《世界军事》主编陈虎、新华社资深军事记者陈辉和沈阳军区某部副部长张柏林。

  新军事革命重点在于信息化

  任何大的变革都有其广泛而深刻的背景,此次裁军就是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背景下进行的。专家们首先谈了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的看法。

  陈辉认为,“新军事革命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变革的产物,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巨大变革在军事领域的反映。新军事革命包括军事理论、武器装备、军队组织结构和教育训练等领域的全方位的根本性的变革。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根本的要求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

  陈虎从伊拉克战争出发,具体解释道:“今年四五月间的伊拉克战争,第一次向世人全面展示了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对于这次战争,国内外众多媒体进行了直播式的报道,但许多人,包括一些军事专家都表示‘读不懂’。为什么读不懂?关键在于大多数人都是站在机械化战争的角度去解读这场信息化战争。战前,人们对战争进程作出了种种预测。但实战的结果却与这些预测大相径庭:面对美军的信息优势,萨达姆数量庞大的军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伊战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一场信息化战争中,传统兵力兵器的数量已经不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掌握了制信息权的军队,可以充分利用战场单向透明的优势,实现以寡击众、以少胜多。”

  优化结构是裁军的目的

  ***指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我军建设的既定方针。这就提出了如何在世界新军事变革下体现有中国特色建军之路的问题。

  陈虎认为,所谓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有两个前提:一是我国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二是国防建设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需要。这样两个前提,决定了我军的建设目标是要建设一支精干、顶用的现代化军队。“更加重要的还是此次压缩军队员额的目的——那就是不断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

  张柏林进一步解释:“虽然这次裁减数量上没有以前大,但实质上有此前所不具有的历史意义。裁军不只是‘裁’那么简单,其意义不在于裁的数量,而在于结构的优化。20万这个数字如果比起以前的百万大裁军以及50万裁军来说,可以说在数量上不算大,但历史上,军队的裁减往往发生在重大转折之际。如美军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甚至裁掉了部队的60%。我们这次裁军,恰逢世界新军事革命方兴未艾之际,精简军队、优化结构是一个大趋势,因为未来战争的胜负更看重一支军队的功能发挥,而不是数量优势。因此,对这次裁军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到随后质的飞跃。军事变革的重点在中国自己,要立足中国国情、军情,总结适合中国的做法。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军队,包括刚被打败的伊拉克,曾经希望靠单纯引进一些新装备来提高战斗力,实践证明,简单的移植不能塑造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因此,***主席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这个概念,是一种战略高度上的定位,没有中国特色,也就没有真正的军事变革。”

  美军第四师并非标杆

  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当然包含我军的信息化建设,这也是多位军事专家一再强调的。“海湾战争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可以看出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明显特征,伊拉克军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美军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两国军队存在着代差。”陈辉用“代差”一词强调了信息化带来的战力提升。关于如何消除“代差”,他认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和我军现状。如果我军也模仿国外在完成机械化后,才开始信息化建设,就会坐失良机,进一步拉大我军与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如果越过机械化,由于没有承载信息设备的武器平台,信息化将难以实现。实践证明,走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发展的路子是我军的正确选择。”

  信息化战争的物质基础是高技术的信息化军队。在具体到如何建设信息化部队方面,专家们对号称“数字化”的美军第四步兵师并不特别推崇。张柏林首先指出:“许多人认为军队发展应该追随美国的方向搞信息化建设,这是有原因的:虽然‘新军事革命’这个概念最早就由苏联人提出,但确确实实是美国引领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潮流。但是,中国的情况不同,我们现在一只脚跨进了机械化时代,另一只脚还停留在农业生产时代,眼睛却盯着信息化,如果追随美国的方式,则很可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我们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应该走跨跃式发展的道路。”

  陈虎就美军第四师特别点评道:“认为它就是未来信息化军队的雏形这种认知未免过于简单化!实际上,对信息化军队的理解必须站在系统的角度上,没有侦察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数据中转卫星,没有跨兵种、跨军种的大范围战场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显示和运用能力的支持,个把‘数字化’团、‘数字化师’并不能包打天下。建设一支信息化军队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战争观念,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军事人才,需要完善一整套的编制体制,需要配备相应的信息化装备。”

  链接:新中国裁军史

  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550万。1950年6月,全军参谋会议精简整编方案中规定全军员额精简为400万,当年即复员23.9万余人。

  第二次:1952年1月,毛泽东批准《军事整编计划》,全军总定额缩减至300万人左右。

  第三次:1953年12月,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决定,把全军简编为350万人。到1954年年底基本完成计划。

  第四次:1957年1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确定全军总人数再裁减1/3,要求3年裁减130万人,压缩至250万人左右。

  第五次:1975年6月24日至7月5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3年内将军队减少60万人。后来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精简整编任务没有完成就停了下来。

  第六次:1980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部分部队实行简编,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同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央军委《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方案》。

  第七次: 1982年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军队进一步进行精简整编。

  第八次:1985年5月底6月初,中央军委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精简整编工作到1987年初基本结束。

  第九次:1997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宣布,我国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到1999年底,裁军50万的任务已经完成。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更多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文章录入:好雨润物    责任编辑:好雨润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