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行之二
(一)鸣沙山 月牙泉
五月三日下午,敦煌的天气很好,尽管已经到了夏天,但是走在太阳下,感觉不到炎热,气温很适宜。女儿下午比赛完,有些时间,于是,大家一起去鸣沙山月牙泉玩。其实,一行九人中,唯有我是第一次前行,女儿去年已爬过鸣沙山。准备好一切,车子已在宾馆楼下等候。上了车,孩子们欢雀着说笑,我坐在窗前,看车外的风景。司机小贾告诉我,十几分钟就到了。陪同我们的陈干事,顺手递给我一张鸣沙山月牙泉的介绍。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敦煌城南5公里,沙泉共处,妙造天成,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鸣沙山以沙动成响而得名。东汉称沙角山,俗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峰恋危峭,山脊如刃,人马践坠,经宿复初,人乘沙流,有鼓角之声,轻如丝竹,重若雷鸣,此即“沙岭晴鸣”。
汽车在接近鸣沙山风景区的时候,远远就可以看到鸣沙山上的游人,似小蚂蚁一样,一个接一个地贴在鸣沙山上。鸣沙山,山体由细沙聚成,山形优美,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如虬龙蜿蜒,近看沙峰如浪,似金涛滚滚。
买过门票,来到鸣沙山的山脚下,满眼都是爬山的游人。有怕累的,骑骆驼上山的,我们决定是自食其力。于是,各尽所能,开始了爬山比赛。女儿小巧的身影,在我浮想联翩的时候,她早已上到了半山腰。脱掉鞋袜,提着水瓶,一步一步地向山顶登去。刚开始还没有感觉到累,只是脚踩细沙,一步半滑,脚趾头撇的生疼。五个脚趾,当踩到沙上时,就像分别的五个兄弟,四面八方地扯着,似生死离别一样。走了一阵,先生教我靠拢脚趾,用脚尖先着沙,这样会好一些。一试,果然不错,不一会,就上到了半山腰。细沙在风中响声初起,宛若丝竹管弦;继而渐响,赛若钟磬和鸣;进而轰响,金鼓齐奏,胜似十万大军!鸣沙山的沙鸣,是一种稀世奇观。因此,有人将它誉为“天地奇响,自然妙音!”在细沙的齐奏声中,我一鼓作气地登上了鸣沙山的第一个顶峰。此时,女儿早已玩沙半个多小时了。站在顶峰,再放眼远望,前面还有二个山峰,依稀有游人在攀登。后面是美丽的敦煌市,被一片绿洲笼罩着,在蓝天白云之下,显得那么宁静和安祥。同游的同伴,感觉到累,不愿再爬,我也无奈地看着远处的山峰,跟着他们向鸣沙山下的月牙泉滑去。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始称月牙泉。面积13.5亩,平均水深3.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绵历古今,沙不进泉,水不浊涸。铁鱼鼓浪,星草含芝,水静印月,荟萃一方,故称“月泉晓澈”。
登山俯瞰,鸣沙山张开有力的双臂拥抱着山麓的月牙泉,时刻呵护着美丽的月牙泉。山下的月牙泉波光粼粼,含情脉脉,光彩照人。月牙泉,被鸣沙山这位粗犷的西北汉子热情地拥抱着。四周的芦苇像是她翠绿的裙边,浅蓝的泉水像是她明亮的眼睛,清澈柔美,惊艳超群。它与鸣沙山朝夕相伴,亲密无间,就像是一对回眸相看的恋人。站在鸣沙山的山顶看月牙泉,就像久别重逢的母女,那种急切投入母亲怀抱的情愫,紧紧地牵扯着激动的心。我顺着鸣沙山的顶,沿着细沙下滑,女儿坐着滑板,从山顶向山麓下急速滑去。我为了领略走在细沙中,慢慢下滑的感觉,没有坐滑板。脚深一步,浅一步地向山下滑时,比爬山惬意多了。不一会功夫,就滑到了鸣沙山的山脚下。走出鸣沙山,直奔月牙泉。
近看月牙泉,她身边的沙粒,比鸣沙山的细沙粗一点,但很干净,不粘一点尘土,一粒一粒的,金光闪闪。月牙泉的水,晶莹透明,清澈见底,就像是闪动的眼睛;娴静安逸地躺在鸣沙山的怀抱中,有如妙龄少女,深情地依偎在情人的肩膀上。微风吹来,涟漪荡漾,那是月牙泉美丽动人的笑容。时而含羞,时而娇嗔;笑的如此让人赏心悦目,笑的如此令人心醉神迷。走在月牙泉的身旁,看着来来往往的国内外的游客,心已被月牙泉美丽的身姿感动不已。是什么让如此之多的人,从世界各地,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鸣沙山月牙泉奔来?是她清亮的月儿,伟岸的山影;广阔的戈壁,清脆的驼铃;深邃的夜空,闪烁的星星,和不时出现的骆驼队叠合成一道优美的剪影吗?还是她那梦幻般的意境呢?
鸣沙山月牙泉,这对朝夕相伴的情侣,正如古人有诗赞曰:一弯如月弦初上,半壁清波镜比明;风卷飞沙终不到,渊含止水正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