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来华访问时,在首都机场通往钓鱼台国宾馆的路上,所到地段,车辆停驶,行人驻足。11辆乳白色的德国宝马800摩托车,呈V型利箭般紧紧护卫着国宾车队,沿着宽阔的十里长街,浩浩荡荡、向前方疾驰。
国宾护卫队队员们身着笔挺的橄榄绿礼宾服,手戴洁白手套,脚蹬乌黑锃亮的长筒马靴,腰间配戴的特种手枪、持棍戴头盔,威风凛凛……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宾护卫队。
16年来,国宾护卫队队员们已为包括布什、戈尔巴乔夫、撒切尔夫人、克林顿等400多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担负1420余次护卫勤务,安全行驶160万公里,荣立了集体一等功一次。1987年6月,国家主席李先念委托外交部长吴学谦在钓鱼台国宾馆设宴款待国宾护卫队员——
这里,披露的就是国宾护卫队里一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奇,坐功坐出警威国威
在太阳炙烤着的训场上,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端坐在训练车上,满脸汗水,他纹丝不动,远远望去似一座雕像。他叫田小法,此刻正在练“坐功”。坐姿训练是国宾护卫队队员首先必须通过的一个基础课目,要求真正达到“坐如钟”的标准,在执行护卫勤务中,真正坐出警威国威来。
从形体的要求来说,田小法称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护卫队员。他身高1、78米,体重76公斤,脸部棱角分明英俊潇洒,眼睛机灵有神。却生就一个爱说爱动的猴子脾气,人称“屁颠儿”,平时和战友们侃不上两句话就要手舞足蹈一番,坐下不到三分钟就得起来转悠两圈,没一点老实劲。那让他练起坐功来,可真有些难为他的。开始,队员们一坐就是两个小时,不带吭气的,可他坐不到10分钟,还没进入角色,就撑不住劲要下来活动活动,从没坚持过半小时。一连三天,队长瞅着默不作声。到了第四天,队长板下脸来,严厉地吼道:“再不行就下去,充什么数?”小田羞的满脸发烫,随之犟劲也上来了,心想:“哼!偏不下去,我不信自己不行——从此,他还真暗下了狠心。
再进行训练时,他一本正经地端坐在车上,两腿夹紧车身,背上绑着十子架,强迫自己的身板挺直,微收下腭,正头,衣领上别上大头针,两眼平视前方。强烈的太阳光针般刺向他的双眼,又酸又痛,他硬是眼不眨;汗水像淋浴时的水一样从头脸上灌进脖子,流到脚下,浑身如同爬满了虫子,那滋味,痒痒的,粘糊糊的,但他努力克制自己不去挠一把或稍微蹭一下身子。当战友们休息时,田小法便独自一人来到训练场上接着练。有次练着练着,忽然,狂分大作,乌云压顶,倾刻,暴雨倾盆。可小田的身子仍与车身始终保持90度的直角,纹丝不动,如钢浇铁铸——
在好几次训练后下来,他腰直的都弯不下去,队员们帮着轻轻摇动摇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后来举办的几次“坐功”比赛中,小田总是拿第一,“屁颠儿”的美名从此也没人再叫。
怪,开车专往窄沟跑
护卫队行训练,直线行驶是基础,要求护卫队头车在公路中心线上行驶偏差不超过5厘米,前后车始终为1、5米。为达到这个标准,队员们训练场上拉起了一条几百米长的绳子,让车子压线行驶,由慢到快,做到快速行驶100米不脱线,500米队行不走样。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战士们将车悄悄地开到光华路、长安街等路面,选择那些路中心线是窄沟的地段进行压线的训练。
队员陈永录虽然个头1.80米,长得人高马大,很结实,可就是胆儿小。在第一次压窄沟时,沿沟行进不到10米远,就翻了两次车,摔得鼻青眼肿,胳膊蹭出血来。他害怕了,心想若这样再摔上几次,我这一百五六十斤就丢在长安街上了。后来,当别的队员压沟时,他索性开车绕着窄沟跑。
“陈永录压窄沟!”队长喝到。“是!”陈永录虽然回答干脆,可车仍忽左忽右,在沟的两侧拐来拐去。
“压窄沟听到没有?”
在队长的再三喝令声中,陈永录才哆哆嗦嗦地将车的前轮触到窄沟,但车轮压上窄沟没转两下,身子就着魔似地摇晃不定,待他硬着头皮再把车向前开时,车与人一同翻到公路的一边,陈永录手疼、鼻淌血,瘫软在地上爬不起来……
有的队员看到他那个“狼狈相”,向队长建议说:“把咱们的兔子胆调出护卫队得了。”陈永录听了,心里真不是滋味:自己早已把分进护卫队的消息,写信告诉了家中,父母乡亲高兴极了,认为村里出了个“大人物”,他们盼着能有一天在电视上见到我护卫国宾的镜头。可现在……不行!豁出命也要练出护卫本领,我陈永录也不是“软蛋”!
他静下心来,认真思索并总结出前几次翻车的原因:一是臂力不过硬,二是胆怯。为练臂力,他每天抽出时间逼自己做100次俯卧撑、举100下哑铃、拉100下拉力器。早晨提前起床,进行5公里越野,做单双杠,让胳膊的肌肉做超强度训练。渐渐地,他臂膀的肌肉像小丘似地隆了起来。臂力增大了,他就开始向窄沟“进军”。他在中心线的窄沟中,每隔2米插上一个小杆,一趟、两趟,一晚、两晚,他也数不清自己到底翻了多少次车了。两个月过去后,陈永录把车开到了队长面前说:“考核我吧。”果然,他即使闭上眼睛,也能使车压着沟的边沿行驶百米不脱线。全体队员看后,呼啦一下围过来,将陈永录抬起来抛向空中,齐声喝彩:“兔子胆打了翻身仗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