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军旅同心-旅游自驾-军旅文学 >> 原创文学 >> 诗词曲赋 >> 诗歌伊园 >> 正文
《诗经》简介
作者:鱼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2-27 13:13:42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先秦被成为《诗》或《诗》三百,提到经的地位并称为《诗经》,是汉儒们的事情了。先秦典籍被秦火所剩无几,《诗》靠口耳相传得以行世。汉初传《诗》者分为四家--鲁之申培、齐之辕固、燕之韩婴、鲁之毛亨,分别称作“鲁诗”、“齐诗”、“韩诗”、“毛诗”。鲁、韩、齐三家又称作“三家诗”,今已亡佚,独《毛诗》得以传世。汉儒说诗往往断章取义,后人诋之为毛瞎子(指毛亨)、郑呆子(指郑玄),但他们对《诗经》保存和流传之功是不可抹杀的。 

....现在保存下来的《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司马迁所说的“古诗三千余篇,孔子去其重,定为三百零五篇”恐怕不可信。这三百零五首诗分属于“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民谣;《雅》是王朝都城附近正统的乐歌;《颂》则是王室敬天颂祖的舞曲。它们都和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诗经》中的诗歌大约有三个来源:第一,王朝和贵族为了充实音乐,为了祭祀鬼神,为了夸耀功业,作成诗歌交给乐官。《周颂》里应该有些诗篇是出于这个来源。第二,王朝乐官为了给贵族服务,尽到他的责任,留心搜集流传在民间或出于士大夫之手的诗歌。《小雅》、《大雅》以及《王风》里应该有些诗篇是出自这个来源。第三,诸侯各有乐官长官本国的乐歌,诸侯为了尊重王朝,交换音乐,派人把乐歌献给王朝。《王风》以外的十四国风及《鲁颂》、《商颂》里应该有些诗篇出自这个来源。通过上述三个来源,周王朝的乐官掌握了不少诗歌,并随时增加,随时选编,经历五百多年,乐官们才完成了这部书的编辑工作。
 
....《诗经》中最早的诗是《周颂》,产生时间当是西周初年的文、武、成三王的时代,约是公元前11世纪。最晚的诗当完成于春秋中叶。《诗经》中也有属于南方的诗,如《国风》中的《周南》、《召南》,它们的产地约当今江、汉中游一带,但绝大部分是北方黄河流域的诗歌。比如,《豳风》《秦风》的产地约当今陕西西部,《唐风》的产地约当今山西北部,《齐风》的产地约当今山东半岛……那里正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能诞生出《诗经》这样的文化艺术珍宝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诗经》是了解周朝社会的一部大百科全书,孔夫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并以此作为基本教材教授弟子。但他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诗经》的全部价值。大凡周王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伦理、道德、习俗、礼节、服饰等等,在《诗经》中都有所反映。就说“天”吧,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哲学命题了。在《诗经》中“天”的作用是不断变化着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秦风·黄鸟》)是对天的斥责,包含一腔怨愤。“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唐风·鸨羽》)在对天的责诃问中表示出强烈不满.卫地少女“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卫风·柏舟》)的呼喊不也表现出对天的蔑视和抗争吗?可是,在《周颂》中对天的态度却远非如此!那是充满了虔诚的敬意,充满了由衷的赞颂。在西周初年贵族的心目中,天是至高无上的,一会儿说“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昊天有成命》);一会儿说“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维天之命》);一会儿说“明昭上帝,迄用康年”(《臣工》)。他们认为,周王是按照天意建立的周王朝,周天子是天意的安排,因此周的子民受到天的护佑。冥冥上苍成了万世万物的主宰,敬天和颂祖很自然地联系到一起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经》中所反映出的对“天”态度的变化,实际反映了人对自身价值认识的加深,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诗经》还是周代一部形象化的历史,真实地记录了华夏民族的早期发展史。在华夏民族的开化史中,农业文明占居异常重要的地位。《豳风·七月》记录了西北地区奴隶们一年四季的农业生活;《周颂》中的“率时农夫,播厥百谷”,“亦服尔耕,十千维耦”(《噫嘻》),“获之挃挃,获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良耜》),使我们看到了周初农业生产规模的宏大和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农业经济之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及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从这里找到了历史的原因。 

....《诗经》中还反映了周代社会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阶级对抗和斗争。这种对抗明显地表现出由微而显,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豳风·七月》中的“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和“饁彼南亩,田餕至喜”、“嗟我妇子,曰为改岁”以及“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表现出了阶级对立和对贫富不均的不满。但这却并没影响一族人在年终岁末团聚在一起,“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以宗族为核心的宗法制统治下的奴隶们的生活特点表现得非常充分。周王朝覆亡后,宗族关系的温情面纱已经不能遮掩越来越激烈的阶级对立和斗争了。“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奴隶们的愤怒指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辛辣讽刺,都反映出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至于《诗经》所反映的其他矛盾斗争,诸如“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小雅·北山》)之表现劳逸不均;“小东大东,杼柚其空”(《小雅·大东》)之表现西方贵族对东方贵族的剥削;“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小雅·巷伯》)之表现统治者中的某些人忧谗畏讥;“岂不日戒,玁狁孔棘”(《小雅·采薇》)之表现周王朝和少数民族的矛盾……凡此种种,构成了周王朝绚烂多彩的历史画卷。

....我们读《诗经》,感到《颂》诗离我们最远,《雅》诗其次,《风》诗则倍感亲切。这是因为《风》诗的时代较晚,绝大多数是春秋时代的作品。此外,那些肃穆的赞祷之词,虚无缥缈中的冥冥上苍和圣祖的亡灵世界,自然不如民歌清新悦耳。特别是其中的情歌,无论是桑间濮上的互答,也无论是夫妻间的对唱;无论是获得爱情后的欢乐,也无论是失去爱情后的悲苦;无论是相爱双方的苦苦追求,也无论是久别之后刻骨铭心的思念,都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爱情婚姻生活。他们对爱情的态度是严肃的,他们对爱情的追求是热烈的,他们的感情是纯真美好的。读《诗经》中的爱情诗,的确能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一种高尚情操的熏陶,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了属于我们民族传统美德中的某些方面。 

....《诗经》在形式上明显具有我国古代早期诗歌的特点。比如句式为四言,章法上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等。此外,后人总结的赋比兴的手法不仅是《诗经》的重要的表现方法,同时也是影响到中国古代诗歌写作上的最本质的一些方面。中国的诗歌讲究意境。意境说到底就是主观感情和客观景物有机的统一,详言之,就是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艺术家情思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一种有机的统一。它本质、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生活。应该说,《诗经》中的一些好诗意境具备了意境。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多么富有诗意的清秋怀人的景象啊!“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邶风·燕燕》),多么申请的送别场面啊!“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郑风·野有蔓草》),这又是多么动人的、在清晨的田间一对情人邂逅而歌唱的情景啊!这里有触物起情的“兴”,而“兴”除了有引起情的作用外,又抓住了景物的最本质的特征,描绘出了具体的场景;景物触发的情,又和景交互作用,把情烘托渲染得更加深切、真挚。从创作过程说,是由景而情,同时又又情而景,情景交融互渗,不断往复,从而完成了一个艺术创作。这不是很典型的形象思维的过程吗?中国诗的重意境,中国画的重意境,中国艺术的重意境,我们从《诗经》的比兴里都找到了渊源。一般说,一个民族的早期艺术较多地体现出了这个民族艺术特征的最基本的一些方面。 

....《诗经》还有一些意境属于用赋法创造的。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是写落日怀人,真情实景。它如《郑风·溱洧》、《豳风·七月》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类诗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对景物的描摹,都是粗线条的勾勒,而非精雕细刻。它们都显得疏淡朴素,而不是细密华丽。这些又都带有早期意境的创造和早期诗歌的特点。 


更多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文章录入:好雨润物    责任编辑:好雨润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