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我国海军飞豹战机准备起飞训练
远程奔袭、子夜出击、拦截导弹……仲秋时节,北海舰队航空兵某师新型战机频频出动,砺兵海空之间。最远距离、最高难度、最大强度,一项项训练纪录被刷新。这些精彩的训练场景和喜人的训练成绩背后,是该师官兵多年来聚焦核心军事能力,提高军事训练效益的艰苦探索。
训练像过日子一样精打细算
假如不是亲眼目睹,你很难相信该师官兵能把飞行训练计算得如居家过日子一般精细。
过去,这个师一直采用“主、备、常”三套飞行计划,根据天气情况和飞行准备质量情况,选择相应计划,这也被称为“三版计划”。
随着新机装备部队后,飞行训练内容越来越多,组织程序日趋复杂,飞行任务也逐渐增加,无效架次和核算架次的概念逐渐兴起。所谓无效架次,就是只算时间不算课目的架次,既算时间又算课目的架次叫核算架次。提高训练效益,必须兼顾飞行时间和课目。
2006年,时任团长的刘卫民提出了“一版计划”,他把“主、备、常”三套飞行计划有机地融入一套飞行计划中,将各种天气情况综合考虑在内,使部队最大限度地飞出核算架次,提高了架次利用率。时至今天,他们仍在沿用这套计划。
如今已是师长的刘卫民告诉笔者,训练就要像过日子一样精打细算。笔者在他的笔记本上看到,近4年来部队飞行实施情况记录得一清二楚。就是通过这些数据,他摸索出了气象变化和组训的规律:平均每年组织多少个飞行日,每季度、每月各是多少,每个月适合组织什么课目等,他都了然于胸。
有了科学灵活的训练计划,该飞的天飞了,该休息的天也休息了,训练进度和质量却一点也没耽误。今年以来,该师组织的上百个飞行日,没有一个因天气原因解除飞行,场次利用率大幅提高。官兵都说,他们把“靠天吃饭”变成了“看天吃饭”。
向信息化训练手段要效益
在该师,差不多每名新飞行员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空靶实射未打中目标,重打!着陆动作不稳,重来!不论是战术动作还是基本要领,谁出现一点偏差就得从头再来。正因为如此,训练进度曾一度受到影响。
2006年,在新机列装的头半年,该师因飞行时间过半课目进度却只有三分之一,受到上级的批评。一时间,官兵们有些迷茫:质量和进度,到底孰轻孰重?如何取舍?
为此,师党委召开议训会,大家集思广益,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传统的训练手段已不适应新的组训模式,必须向信息化的训练手段要效益。于是,飞参监控系统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当时,飞参系统已在飞行部队普遍应用,但大都作为地勤排故所用。该师党委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这飞参系统全面运用于飞行训练。他们对飞参视频系统软件进行了升级改造,建立起可视化窗口界面。过去飞行员一个动作不标准,就得驾机升空进行再练习,现在每个飞行场次结束后,所有参训人员都集中到飞参视频系统前,进行集中讲评;以往基础课目训练一律都得“上天作业”,如今他们利用多功能模拟训练室,不仅把一些基础课目留在了地面,而且许多高难课目的预先训练也能在这里完成,不仅节约了训练资源,训练质量也得到提高。
尝到了甜头,他们又把飞参视频系统引入塔台和空勤休息室。他们在全师建立起“准备看监控、质量看监控、保障看监控、排故看监控”的长效机制,对重点人员、重点课目、重点动作进行全程、全时、全员监控。
在挑战险难课目中提高战斗力
新大纲规定,截击空战课目可以在已知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未知条件下进行。有的单位出于安全考虑,对“未知条件”不作要求,但该师坚持从难从严摔打部队,主动在未知条件下进行该课目训练。
在一个天高云淡的飞行日,师团飞行领导带头驾驶新机振翅高飞,直冲海天。从陆地到海上、从中高空到低空超低空、从已知条件到未知条件下,截击空战的所有内容被他们练了个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批批飞行员跟着领导飞下来,虽然个个大汗淋漓,脸上却难掩兴奋之情:原来高难课目也没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
多种机载武器的综合实射,是他们按照实战要求,从难从严组训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众所周知,机载武器实射课目实施难度大、危险系数高,而多种机载武器进行综合实射这一组训方式,在兄弟部队尚无先例。该师党委认为,在科学组训的前提下,冒点风险是值得的。他们科学制订训练计划,严密组织实施这一高难课目训练。
那天,海天烈日炎炎,地面炮声阵阵。一架架战机从高空俯冲突击,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道道火舌从战机喷射而出,伴随震耳欲聋的轰轰巨响,靶标上冒起阵阵白烟。
正是凭借这种科学冒险的胆气,他们做到了基础课目常飞常练、高难课目必飞必练、复杂课目敢飞敢练、重点课目多飞多练,一个个训练难题被攻克,一项项训练纪录被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