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固执地认为,只有江河上的纤夫,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脊梁。
看吧,那些与寒暑相伴的纤夫们,背负日晒霜冻、电闪雷鸣,常年浸泡在水里,水中的鱼虾闪躲着他们,因为他们的脚蹬得卵石嘎嘎作响;岸上的老人关注着他们,因为他们的纤绳晃晃悠悠;溪边的少女凝视着他们,因为他们的皮肤黝黑健康。三伏天他们晒伤的皮肤象失水的蛇蜕,三九天他们冻裂伤口像旱田的裂隙。冬晨,纤夫们跳下水时能听到温暖的皮肤突遇冰水时发出的“咝咝”声,但他们依然微笑着,在寒风中扛上沉重的纤绳,弓下身,抬起头,一起呼喊着舒展、悠扬的平滩号子,齐心协力把身后的船只拉向前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纤夫们养成了不畏艰难、团结一心、负重前行的精神。面对着这样的江河纤夫,谁能说他们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呢!
看吧,那些与山河相连的纤夫们,当江河上游山洪突然暴发,洪水像猛兽一样扑向纤夫和船舶,致命的危险一次次骤然降临时,他们就靠着技能和智慧,靠着勇气和激情,呼喊着几乎赛过急流咆哮声的抢滩号子,战胜了一次次危险。就是在这种生与死搏斗的环境里,他们养成了临危不惧、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抗日战争的紧要关头,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在寒冷的江水里扛纤绳,迎激流,涉险滩,把迎击敌人的枪炮拉到战友需要的地方去。将武器拉到战场的纤夫们,看着沦落的山河,听着骨肉同胞的哭喊,义无反顾的参加到抗战的队伍中去。他们在战场上把纤夫号子喊成杀敌的冲锋号角,勇敢地冒着枪林弹雨,挥舞着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他们中弹的身躯被无畏的灵魂雕塑成呼号的纤夫,依然让激昂的号子激荡在抗日的战场上…… 在这样的纤夫面前,谁能说他们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呢!
那些与希望相存的纤夫们,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拉着嘉兴南湖上的红船,在危机四伏的江河中缓缓前行,那艘满载着中国希望的船啊,纤夫由最初的十六个渐渐变成了一百六十个,一千六百个,一万六千个……他们呼喊着惊雷般的下滩号子,把红船拉到了井冈山,拉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拉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就是这一群纤夫,最后将红船拉到了北京,拉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在这样一群有胆有识、敢闯敢拼、一往无前的纤夫面前,谁能说他们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呢!
谁说江河纤夫和江河号子消失了呢,看吧,十三亿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依然是顶天立地的纤夫,正昂首挺胸地高喊着雄壮激越的号子,把中国这艘巨轮拉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