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f81.net/dv6/dispbbs.asp?boardID=53&ID=43760&page=1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69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日本继占领东三省后,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中华民族经过8年抗战,虽然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但是8年抗战, 给中国造成了5600多亿美元的财产损失,使中国的现代化至少延误了50年时间。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积累的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财富丧失殆尽。除此之外,更有3500万同胞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这是历史之痛,民族之痛,对此,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因为只有铭记民族之痛,才不会好了伤疤忘了痛。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正如一位青年评论家所指出的:“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付出。” 因此,铭记民族之痛更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 的历史教训。
因为,战争是两国实力的对抗 回顾近代中日关系史,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具体战斗在某一地点发生可能有其偶然性,但同日本进行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生死大战却是必然的! 中日两国之间为什么会开战?这背后的根源在哪里?一个岛国为什么能一步步地侵吞国土面积数十倍于它的大国?除了是其军国主义扩张野心不断膨胀的结果,更是当时中国“落后必受挨打”的结果。
让我们来看一看开战之时,中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对比。就证明了这一点。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中国为16亿美元。日本年产钢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旧中国没有重工业基础,年产钢不过4万吨,年产弹药几千吨,武器主要靠进口。 再从军队装备来看,日本海军吨位为190万吨,是中国的20倍~30倍。日本作战飞机有2700架,而中国仅有305架。拥有近百万之众的中国陆军只是数量上的优势。日本1个师的武力装备,在战争之初相当于中国1个师武力装备的3倍;而在战争的中后期,已经相当于中国的8倍~9倍。
在淞沪战场长达3个月的鏖战中,中国方面共投入70多万兵力,伤亡20余万人。史料记载,当时的正面战场整营整连阵亡不是罕见之事,每日经由兵站送往后方的伤员常在万人以上。从西部内地行军赶到东南、华北前线的川军官兵们没有见过坦克车,一些战士所拥有的武器还是大刀、长矛。他们上战场就像是羊入虎口,甚至还没见到敌人就战死疆场。据统计,仅仅是中央军校1929年至1933年毕业的25000名年轻军官中,就有10000名牺牲在全面战争爆发的前4个月,阵亡的比例高达40%。
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谁都知道,一个软弱乏力的国度与一支如狼似虎的现代化军队开战意味着什么。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这就是那段屈辱与悲壮同行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最为深刻的启示。
回顾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历史,我们除了对血肉拼搏的感动,更有对实力不济的无奈。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贵,但总呈现出一种苍白无力的悲壮。周总理曾对那场战争感慨: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政策,对付帝国主义却不能不讲实力。只有在国家总体实力包括军事实力方面能追赶上世界水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铭记民族之痛、牢记“落后就要挨打” 的历史教训,当前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对七七事变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