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军旅同心-旅游自驾-军旅文学 >> 读书赏析 >> 学习园地 >> 写作基础 >> 写作基础 >> 正文
词学概要
作者:采莲韵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4 22:48:26

dv6/dispbbs.asp?boardID=28&ID=16075&page=1

词学概要(转)

第一章简介
词,是古代韵文的一种体裁。它原本是一种配乐的诗歌,是按一定的曲谱填写出来的歌辞。所以今天我们所说的作词又叫填词。
词很讲究声律,可以上口演唱,所以又有人称其为乐府,其实,它是由古代的乐府演化来的。为了区别以前的乐府诗,到北宋时,称词为近体乐府。如东坡的词集叫《东坡乐府》、小晏的词集称为《小山乐府》。词所采用的曲调,清新流畅,最早出现在唐代,而在晚唐则形成了一种新的韵文体裁,至宋大为盛行。始作词者,说法很多,其一是唐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到了温庭筠时代,词作在艺术技巧上,已趋于成熟,在他身上可见一斑:手八叉而八韵成,人称温八叉。
词的曲调有很广泛的来源,有的来自域外乐曲、边疆民族音乐,有的来自内地的民间歌曲,有的则是文人或乐工的制作,还有的来自庙宇和道观。词调包括:歌曲所属的宫调、应用的旋律和节奏。各种词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如:清平乐、菩萨蛮等,这些词调又叫做词牌。词调与词作的思想内容情感格调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一个词调只属于一个宫调。填词时就必选择分属于各种宫调的乐曲格式来写作。填词,是宋元时期人的说法,就是按照已有的乐曲调谱配上歌词,这叫填词。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中对各种文体有较为详细的阐述,大家可以去看看。填词发展到现在,词和音乐早就脱离了,按照一定的词牌所规定的格式句法写词也叫填词。填词和词牌名字所代表的内容、曲调已经没有关系了。这里也不再介绍宫调的相关内容了。
词的别名有:曲子词、曲词、歌曲、琴趣、长短句、诗余、语业、乐章等。到南宋时才遍称为词。
词一般按它篇幅的大小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类,又按音乐节奏的不同分为令、引、近、慢等。



第二章体裁
从词的发展历史看,词最开始时是描写男女情爱的一种文体。如晚唐温庭筠时期的词,大家可以去看看《花间集》。在词语的运用上使用旖旎艳丽词藻的诗词,一般称之为艳词。它与雅词相对。雅词在内容上典雅清空,意趣高远,与艳词不同,它忌用俚俗词汇,也不用精丽雕琢的语句,提倡使用诗人的句法,以诗入词,以文入词。宋代称为雅词的词集不少,有张孝祥的《紫薇雅词》、赵彦端的《介庵雅词》等。以上是从词的内容上把词分为艳词和雅词。从篇幅大小上分:
1.小令:即令,篇幅短小,一般认为字数在60(或58)以内的词,称为小令或令。字数最少的是《十六字令》,最多的是(踏莎令)。但也有特殊,《六幺令》96字,《念奴娇》100字,又叫百字令(这是宋初的中长调)。小令的形成与古代的酒令有关,比较接近于民歌。
2.中调:一般以词的篇幅在60-*****之间的词称为中调。如《渔家傲》、《江城子》等,最长的是《夏云峰(又叫金明池)》,91字。
3.长调:92字以上的词,称为长调。如《扬州慢》、《水调歌头》等。中调和长调的说法比较后起。
按照节奏分为:
1.令:见上。
2.引:引本是唐代教坊乐曲大曲中的引歌,置于序之后。后来人们截取这一部分而成为独立的词。引有长有短,短的:《翠华引》,24字;长的:《迷神引》,99字。^nx!3
3.近:又叫近拍,王易《词曲史》说:近拍,谓近于入破,将起拍也。故凡近词皆句短韵密而音长。近的篇幅长于小令,大致上相当于中调。近最短的,如《好事近》,45字;最长的如《剑器近》,96字。
4.慢:篇幅较长,节奏较为舒缓,所以又叫慢曲子,慢是它的简称。慢多属长调,,约100字上下。慢,有一部分是从大曲中截取而来,另一部分是由令词增衍而来,如《西江月慢》是由《西江月》加长的,《木兰花慢》则是由《木兰花》增衍而来。(大曲:唐宋时期的一种剧曲体裁.
另外,宋人对词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小词,相当于后来所说的令、引、近;一类称为大词,相当于慢。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说:按宋代所谓大词,包括慢曲及序子、三台等。所谓小词,包括令、引、近等。自明以后,大词曰长调,令、引、近等则曰中调。
宋人所说的小词,即包括明人所说的小令和中调。大词相当于长调。所以说中调长调较为后起。

第二讲词学概要
*****章:词的格律
词的格律包括:词的结构、用韵和平仄、宫调三部分。
第一节词的结构
词在文字结构上包括:词题、词序和正文。
1.词题:前人作词是加于词前的题目。词在开始出现时,词
调代表词所要表达的内容,所以不需要词题。但是后来,词的内容逐渐与词调分离,光有词调不足于表明该词的内容,这才另加词题。大约从宋代开始。如苏东坡的《南乡子》(词调),外加《送述古》,说明该词为何而作,后者就是词题。
南乡子
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2.词序:一首词之前用简略的文字说明作词的缘起和词旨,
称为词序,它的作用和词题相同。如东坡做的《洞仙歌》前面,有几十个字的说明,这就是词序。词题和词序比较容易理解,看一下前面说的两首词就可以了。一般有词题就无词序,有词序则无词题。
洞仙歌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3.正文:这是词的主体部分。按照词作段数,可分为:单调、
双调、三叠和四叠(关于单调和双调的区分,另有他说)。
字数较少,且不分段的词,称为单调,也就是单片。它属于令或小令。起源比较早,唐和五代时期的词一般属于单调。
一首词分为两段的作品,称为双调。前一段叫上片,后一段叫下片。篇幅较长,节奏较缓,分为三段的词叫做三叠。分为四段的词叫四叠,这类词比较少。
双调的词,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启下、过渡转折连接两片的作用,称为过片或过变。写好过片,是作词的重要关键,两片之间,同写一事或转叙他事,下片词意的提起或并列、承接、分述,都靠过片来提携。过片如同绝句的第三句。如果上片与下片的句法(包括平仄和句式)完全相同,则叫做重头小令。如《浪淘沙》、《江城子》等。如果下片的第一句与上片的第一句不同,则是换头。三叠词中,前面两段的结构句式完全相同,叫做双拽头,如《剑器近》。双拽头的词,前两叠的字数要比后一叠的字数少。如果三片的句式各不相同,叫做非双拽头。如《兰陵王》。
前人称词的一句为一拍。所以,每一段的最后一句叫做结拍或歇拍。
  
第二节用韵和平仄
词的用韵与近体诗有所不同,形势较多变化,类似古体诗,比较宽缓。不受格律诗用韵的限制。一般是本部同声字同押,入声字不予其他声字同押。诗押《平水韵》,词合《词林正韵》。简单介绍一下:
1.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分平韵格和仄韵格。仄韵格上声和去声可以同押。比如《八声甘州》、《如梦令》等。
2.本部韵平仄同押,如《西江月》。但是韵脚需按词谱规定,不能随意变通。
3.平仄韵转换。有的词由平韵转为仄韵,有的有仄韵转为平韵。如《菩萨蛮》。
4.平仄韵叫差错押。如大家熟悉的东坡的《定风波》就是。
另外还有叠韵情况,本来一首词内的韵字是不允许重复
的,最好又不同音,但叠韵是例外,还有一种是独木桥体,如蒋捷的《声声慢》,通篇声字入韵,也是例外。小令一般韵密,长调韵稀。总之,词的用韵比较灵活多样,视不同的词牌而定。
词对平仄的运用与诗大同小异,也讲究一句之内平仄两两交替,铺排,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原则。南宋的格律派,对于四声的运用,尤为讲究,特别是结句,有很多严格的限制。有关内容在下章的句式里边讲。



第三节宫调
宫调又称律调,因为词在开始都是配乐的,其乐调都属于某一种宫调,宫调就是乐曲的调子。这些调子是由七音十二律组成。由于现在的词已经和音乐分离,有关音调的内容不再介绍。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了解。l
词牌,是填词所用的曲调名称。原来的词,配合音乐歌唱,每首词都有一定的腔调。后来和音乐脱离以后,曲调和词的内容不再有联系,各个调名只作为文字和音乐结构的定式,形成字数、句式、平仄、押韵等不同的各种格式,不再起标志乐调的作用,现在的填词,只是依照一定的格式写作而已,与词牌没有多大关系。每个词牌的格式都不一样,所以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备《词谱》。比较常用的词谱是清朝舒梦兰的《白香词谱》,仅收录词牌100种。康熙授命编纂的《钦定词谱》收录词牌826种,完备精确,可以参照。
词牌的得名,大致有三种情况。比如:《菩萨蛮》、《天仙子》等,是沿用唐大曲的名称;《采明珠》、《拾翠羽》是陈王《洛神赋》里的句子,很多是取自诗词文章里;另外是来自民间的曲子,比如《竹枝》、《孤雁儿》;还有的就是词人、乐工制作的自度曲。
例如: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仄音,○:平音,⊙:可平可仄,▲:韵脚

解:这是一首双调小令,押《词林正韵》18部入声物韵。忆秦娥是词牌,来源于穆公之女弄玉和萧史的典故。霸陵伤别这句是歇拍,这句以上是上片;乐游原上清秋节这句是过片,和上片起句不一样,叫换头;汉家陵阙又是歇拍。本词10句,一共10拍。月和决属于叠韵。“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是对结(对仗结尾)。此对结意义悠远,含亘古忧愁于8字之间,在词史中无人能及第三讲词学概要

第四章填词
填词,又叫倚声。
现在填词,一般是先立意,接着分韵,确定韵部。然后定调,接着安排结构布局章法。最后根据词牌对句子的要求,按照词谱,确定字数平仄等,也就是按谱下字。
词的句式: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
一字句,一般做豆。
其余字数的句子,从平仄上看,基本上用的是律句。三言句,可以看作七言律句的后三字;四字句,可以看作七律的前四字;六字句,可以看作七律的前六字;五、七言视同律句,因为有些句子是律句,有些则是律句的变格。八字句,可以看作是三字豆加五言句,依次类推。平仄的处理,应该遵循律句的要求,除词谱规定变格的除外。律诗的四种类型:
甲: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平平仄。
以上是七律的句型,五律句型去掉前边的两个字。
领字:词中使用的一些词语,如:正、更、莫是、更哪堪等,用于词意转折或过渡之处,起串合、联络或引领下文的作用,称为领字。领字与下文之间,吟诵时,要略为停顿,这叫做读。领字,有一字、两字和三字的。领字有时候单独领一句,也有的领两句以上的排句。“对长亭晚”对字领的是一句;吴文英《声声慢》“恨玉奴消瘦,飞趁轻鸿”恨字领的是两句。
词在语法和结构上,同近体诗一样,有两个不同与散文的显著特点:省略和倒装。%&yb
省略:有省去主语的:无言独上西楼(省去我),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上句省我,下句省她)等。有省略谓语的,如:三十功名尘与土(省略如);有省略宾语的,如:试问卷帘人(省去问的内容:花如何);其他省略如: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省略下文,这句是结句,典型的意在言外,省略的意思是如今彩云未归,我孤身一人)。省略是为了言语精练,适应格律,同时取得某种修辞的效果。
倒装:句间的倒装: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实际是以手挼红杏蕊为手段,来引逗鸳鸯和人走)。句中的倒装:记得小苹初见(应该是记得初见小苹)。倒装是为了适应平仄格律的需要,或者是为了突出特定的形象,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对仗:词的对仗,与诗的对仗一样,可以有工对和宽对之分。按照词牌的要求,可以运用扇面对、鼎足对等格式。此外,词的对仗,不一定上句用仄声脚,下句用平声脚,类似古风,可以同字对,也可以同声对。凡上下字数相等的,都可以对仗,但是也可以不用,视内容表达的需要而定。要求不和律诗一样,必须用对。词对仗的位置,不像律诗那样固定,可以在篇首,如:“深院静,小庭空”(李煜);可以在篇中,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易安);可以在篇末,如“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张炎)。律对如:“乱石崩云,惊涛拍岸”,“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准律对如:“一川烟草,满成风絮”,“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散对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扇面对如:刘克庄《沁园春》:“唤厨人斫就,东溟鱼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隔句相对。鼎足对如少游的《行香子》:“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连续对仗,就成了排比。以上扇面对和鼎足对都有一字逗。
用典:是指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对前人的语句、历史、传说等的引用。分为:直接引用、点化、反用、明用、暗用等。晏几道《临江仙》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就是直接引用前人翁宏《春残》里的句子。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被宋张元干点化:肯儿曹恩怨相尔汝。等等


作词:要意在笔先,统筹全局,有层次,有脉络,一气流贯。上下片要相依相成,相激相荡。上片不要将意思说尽,给下片留有发展的余地;下片要对上片加以扩展、延伸,开拓意境,深化主题。上下片的情绪、气氛和节奏可以有起伏张弛的变化,但是应该属于一个基调,以达到和谐统一。关于这一点,清人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写得很好:“小令需突然而来,悠然而去,数语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至。长调需前后贯穿,神来气来,而中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至。句不可过于雕琢,雕琢则失自然;彩不可过于涂泽,涂泽则无本色;浓句中间以淡语,疏句后间以密语。不冗不碎,神韵天然,斯尽长调之能事。”
章法:

a、上下片:
词大多是双调,即分上下片,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上下片各自又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在内容上有所侧重。常见:1、上景下情。上片写景或以写景为主,下片抒情或以抒情为主。这合乎触景生情的思维规律和写作手法,因而很长见。如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上片写春光美好,下片写因为平时欢娱少,而想到的及时游乐。2、上今下昔或上昔下今。如欧阳修的《生查子》上片写去年元夜时,下片写今年元夜时。3、上起下续。上下片都是写情或事或景,上片是开端、基础,是前一段的事物,下片是承接是发展,是后一段的事物。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以时间先后为线索,上片写先看见的明月、清风等,下片写后看见的疏星、微雨等。4、上问下答。如黄山谷的《清平乐》,上片问春归何处,下片回答人不知道。

b、起结
词的开头和结尾都很重要,如说:凤头、豹尾;起如爆竹,结如撞钟;突然而来,悠然而去。就是说开头原则上要开门见山,引人注目,振起全篇。结尾要神完气足,余音袅袅。小令篇幅短小,容量有限,往往离首即尾,开头来不得一点闲笔。也就是说,下笔须意在笔先,简练明了。如李煜的《望江南》,以“多少恨”开头,马上进入本题。辛弃疾的《鹧鸪天》开头就是“壮岁旌旗拥万夫”,而不是写河山如何沦陷,怎样参加义军等。长调开头,须防呆板粗率。单起之调,贵突兀笼罩,横空出世,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开篇振起,气势雄浑。因中原没有收复而“壮怀激烈”。不但发端突兀,而且笼罩全篇。对起之调,贵从容整炼,入张炎的《高阳台》“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交待时间地点,是暮春的西湖,景色趋于暗淡,初步透露了作者的怅惘情绪。
开头为了给人鲜明的印象,作者有时候采用倒装法。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是他梦醒以后的感触,而不是梦中的感觉,。按照实际情况,“多少恨”应该放在结尾,作者却将它放在词首,动人心弦。
词开头的具体方式很多,写景、写人、叙事、抒情、议论、设问、反问、比兴不一而足。总之,要有利于内容的表达和主题的开展,要对读者又很强的吸引力。结尾讲究的是意留言外,句绝而意不绝,余味无穷。历来词人,既注重起句,更注重结句。甚至认为:“一篇全在尾句。”例如:
以写景作结的,不管是写景的词还是抒情的词,都可以以景作结。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往往更富余味。如李白的《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字对结,只写景象和境界,悲凉而又雄阔,千古兴衰都存其中。
词的结句和开头一样,具体方式很多,有叙事、抒情、议论、对比、感叹等,根据文章的要求和要表达的情感来选择。结尾要注意扣题,照应前文,照应开头。如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句“西北望,射天狼。”即照应了下片开头“酒酣雄胆尚开张”,也与全篇开头“老夫聊发少年狂”遥相呼应。双调词有两结,上片的结句要如奔马收缰,尚存后面地步,有往而不住之势,欲止而不止。后结如流泉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论词随笔》)

过片
对于上下片过变衔接,也是向为词人所强调的。过片须取势平缓,断而能续,合而仍分。清人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吞吐之妙,全在换头煞尾。古人名换头为过变,或藕断丝连,或异军突起,皆须令读者耳目震动,方称佳制。过片常见如下情况:一是承上启下,或总上括下,好像一座桥梁连接两岸。如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过片“遥想公谨当年”既承接上片“江山如画,一是多少豪杰”,又开启下文的英雄功绩“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二是立即转换心意。如宋祁的《玉楼春》上片写浓丽的春景,过片“浮生长恨欢娱少”,立即转入抒情。三是过片和篇首对照,上下连篇对比。如欧阳修的《生查子》上片开端是“去年元夜时”,过篇则是“今年元夜时”,前欢愉,后愁苦。过篇必须使意脉贯通,上下两篇衔接,如藕断丝连。词的优胜,与过片吞吐之妙有很大的关系。 *****转折
一般来说,诗以雄直取胜,词以婉转见长。小令寥寥数语,也宜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至。长调更宜曲折回旋,造成波澜起伏之势,尽态极妍。所以,转折顿挫不可或缺。
小令转折如冯延巳<谒金门>。词写一个贵族女子春天独居的寂寞无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她的心不平静;为了排遣苦闷,就揉搓杏花蕊,引逗鸳鸯在水里嬉戏,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快,暂时忘掉了寂寞。但是看到鸳鸯成双成对,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那么不看鸳鸯,去看池塘中的鸭子戏耍,仍然提不起兴致,垂头想心事,却使碧玉搔头斜坠;整天盼望的心上人不来,快绝望了,忽然听到喜鹊叫,这应该是一个好的兆头,于是眼中又充满了希望。词如池塘的涟漪,波折不停,最后掀起了一个较高的波浪,定格作结。意余言外,暗示女人将有更惨淡的结局。婉转含蓄,耐人寻味。
长调转折如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因月而生上天的遐想,但又怕高处不胜寒,不如在人间。可是在人间又不舒畅,整夜无眠,怀念子由,那明月却为何经常团圆呢?继而又想圆缺是自然规律,悲欢离合也是人间常事,又宽慰自己。最后但愿一句,更近一层,既然月和人自古难全,那就祝愿人与月都安好,各自珍重。层层转折,越转越深。


到这里,词的基础知识和写作就基本讲完了,即使这些知识我们完全理解了,也并不等于是个词人,也就是说,做出来的词水平不会太高,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写作中锻炼自己
初学写作诗词,应当懂得格律,不妨严守格律。在掌握格律之后,再讲严中有活,方能活而不乱。现今写作诗词,容易出现三种倾向:一是重格律、轻意境,以为合乎平仄韵部等规定便是诗词,其实不然。常见不少作品徒具诗词之形,而无诗词之魂。二是崇古、仿古、泥古,因为学习的范本是古代作品,所以习作难免雷同古人。初学尚可,长此以往,能入不能出,创作断无成功。三是概念口号充斥,以为时代感和思想性强。实是有意无象,缺少美感。如“东风、两制、红旗”等,不是不可用,贵用的妙,也难用的妙。我们学习是一个发展、锻炼、成长的过程。习作不成功不足为病。勇于实践,勤于学习,登堂入室、自成一家,古今不乏其人,将来看看大家谁厉害!
在练习写作的同时,还要看一些相关的书籍,比如:《声律启蒙》、《龙文鞭影》、《人间词话》、《随园诗话》、《论词随笔》、《煮山堂词话》等等,当然,各个名人的词集是必须看的,欣赏词的时候,最好了解一下词人的历史背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一些史料看看也好,比如《史记》、《东周列国》、《二十四史》等等。多看书,一是增长自己的知识面,二是在用典的时候,可以顺手粘来。强调一点的是,看宋词的时候,不提倡死记硬背,熟读即可,免得自己做词的时候,前人的句子在不经意见冒出来,限制自己的思路,要把他们消化掉。建议看纸质书,不要从网上浏览,因为网上没有注释,不利于理解。

 


更多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文章录入:好雨润物    责任编辑:好雨润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